市场简讯
我国棉纺业将呈消费增长生产缩减的趋势 2015年全年我国棉纺织消费将呈弱势“恢复性”增长和生产呈强势“缩减性”的态势。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科技兴棉是促进植棉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 棉花价格指数下降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植棉面积6328.7万亩,减少2.9%;单产97.35kg/亩,增长0.7%;总产616.1万吨,减少2.2%。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棉花生产呈“三减一降”特征。一是面积减至7151万亩,减少7.6%;二是单产减至95.8kg/亩,减少4.5%;三是总产减至684.7万吨,减少11.8%;四是棉花产值降低,收益下降。 受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影响,据中国棉花生产监测预警数据,2014年度农民籽棉均售价5.85元/kg,相比2013年同期的8.37元/kg,降幅高达30.1%。受惠于新疆目标价格试点和内地补贴政策的支撑,虽然新棉市场情绪好于2008年秋季金融危机爆发时,但籽棉交售、收购、加工的节奏都变慢,因后市价格下行,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难见昔日繁忙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2014年纱产量3379.2万吨,同比增5.6%;棉布产量390.0亿米,同比基本持平。但因国内外原棉价差仍较大,棉纺织用棉710万吨,减少12.3%。2014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984.9亿美元,增长5.1%,回落6.3个百分点。2014年国内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零售12563亿元,增长10.9%,回落0.2个百分点。2014年进口原棉244.2万吨,减少41.2%;进口额49.91亿美元,减少40.9%。进口原棉均价2045.67美元/吨,相比2013年2034.43美元/吨略增0.6%。2014年进口棉纱线201万吨,减少4.2%;出口棉纱线43.1万吨,减少18.0%。 2014年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均价17169元/吨,下降11.2%。CotlookA指数FE83.11美分/磅,下降8.0%。国内外价差缩小但仍较大。进口棉到港加权平均价差5541元/吨,价差缩减6403元/吨,减少13.5%;1%关税加权价差3666元/吨,相比2013年价差4364元/吨减少16.0%;滑准税加权价差2239元/吨,价差缩减3574元/吨,下降37.4%。 全球棉花生产将呈收缩态势 有业内人士预测,2015年全年我国棉纺织消费将呈弱势“恢复性”增长和生产呈强势“缩减性”态势,产与需的分化仍将延续2014年的走势。中国棉花生产监测预警报告显示,今年2月我国意向植棉减幅高达14.9%,3月增长到21.4%,扩大了6.5个百分点。由于全球库存不断增长,USDA2015年2月预测期末库存增长到2491万吨,库存消费比扩大到99%。中国期末库存从2013/14年度的1365万吨增长到2015年2月的1403万吨,占全球库存的56.0%。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5~2016年全球原棉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全球棉价缺乏支撑,下行压力增大。USDA2月预计2015年国际棉花现货价格下降到55~65美分/磅,国内现货价格在12500~13500元/吨。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在中国棉花转型升级、全球价格下行、消费减少的背景下,2015/16年度全球棉花生产将呈收缩态势,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大国植棉面积都将减少。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科技兴棉是促进植棉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一方面,我国要调整棉区结构,调减西北无效产能;另一方面,调整品种和品质结构,提升机采水平。此外,我国应加大科技兴棉支持力度,实现节本增效。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