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外资原研药不愿参照仿制药降价
2011-01-14

外资原研药不愿参照仿制药降价
就外资原研药降价问题,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以下简称RDPAC)12日在上海回应称,如果短期内企业的多个产品被连续大幅度降价,企业在安排生产、人员招聘、市场推广等各个方面必将陷入混乱。RDPAC称,希望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价格调整体制,并确保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
  此前,RDPAC已向有关部门建议,希望对原研药的价格应采取“合理评估(原研药与仿制药)价差,分步骤、平缓的价格调整”的方式。
  RDPAC是由37家具备研究开发能力的跨国制药企业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公布的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RDPAC成员中约70种化合物名列其中。
  打出“质量牌”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首次将“降价利剑”指向外资药企:在公布降低的48个通用名、174个品规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中,外资原研药占据了近62%的比例,平均降价幅度19%。
  一位跨国药企人士称,国家发改委去年底对原研药价格的大幅调整,对部分企业销售影响很大,因为很多药品都是市场“畅销品”。
  令跨国药企更为头疼的是,尚未出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也将推出降低原研药价格的制度性措施。根据《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上市销售的政府指导价药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每2-3年集中调整一次政府指导价。其中,对专利药品和按照专利药品对待的药品,以3年为周期进行调整,下调幅度一般不低于6%;保护期结束后,政府指导价下调幅度一般不低于15%。”
  RDPAC相关负责人认为,在设计降价幅度时,仿制药统一价不宜作为原研药降幅的基础,因为中国仿制药出厂价格为国际总体价格水平的22%~30%,如果整体行业药价水平以仿制药出厂价格为参照,必将导致药价不断下降,从而进一步抑制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投入。
  RDPAC方面的统计称,“十一五”期间RDPAC37家成员公司在华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用于研发中心建设。
  无奈缺席基层医疗机构?
  针对2011年推行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RDPAC医药市场发展事务副总监娄渝透露,以上海为例,RDPAC成员企业大多数产品可能将“缺席”上述制度实施后的基层医疗机构。
  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有307种化合物,上海自主增加381种,共688种基本药物,为全国基本药品目录中最多的地区,其中RDPAC成员企业有133种基本药物在内。
  药品的化学名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和是否成为基本药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化合物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需要接受国家发改委规定的“基本药物最高零售限价”,并参加各省份的基本药物招标,中标后才能进入基层医疗机构使用。
  据某社区医院人士解释,比如法国药企赛诺菲安万特的波立维,通用名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属于医保产品,但因为基本药物目录中是价格低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中标,因此波立维不是基本药物。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