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从去年开始,国外服装的库存就居高不下,导致公司海外订单的情况一直不是很好。”苏州市璟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洪表示,“我们主要做欧美的外贸生意。现在公司给海外客户发邮件,他们基本都不回复,成交的订单很少。” 不过,脑子活络的纺织外贸人从不坐等转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家门口的生意”同样值得一做。 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很多国家进一步收紧管制措施。近期,海外多地百货店、购物中心再次暂停营业。 国外服装集体哑火 影响我国外贸企业 目前,海外疫情依旧严峻,疫情导致的国外服装品牌亏损严重的现象仍在继续。 对于我国的外贸面料企业来说,国外服装品牌经营不善、不断亏损,对面料、坯布的需求自然会有所缩减。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显示,近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外贸营销价量齐跌。数据显示,年初,绍兴市柯桥区纺织品出口额环比下降,出口呈现环比下跌走势。其中,化纤长丝面料类外贸价格指数环比下跌9.23%;日用家纺面料类外贸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5.83%;针织钩编物类外贸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1.35%。 另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疫情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纺织服装业,强制暂停经营活动的措施导致该行业的收入来源干涸,并迫使许多欧美知名品牌通过取消和延迟订单或推迟付款来保护其资金周转能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班牙服装企业负责人说:“在欧洲采取封闭隔离期间,我们对所有供应商的付款时间都延长了30天。这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但这是事关我们生存的问题。” 对此,我国一家面料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国外服装品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公司也不愿意冒着订单随时延期、库存积压等风险与他们合作。 调整策略由外转内 挖掘内需市场潜力 因为及时转向内销市场,我国一些过去以外贸为主的面料企业得以拥抱新机遇。 此前,湖北金恒昌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涤棉布、全棉布一大半都出口海外。2020年,受疫情冲击,传统纺织服装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虽然从2020年6月开始,金恒昌逐步恢复产能,但订单情况并不理想,库存压力与日俱增。该公司总经理马航坦言:“我们的库存去年10月达到最高峰,当时压了价值3000多万元的库存,公司的资金压力很大。” 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实现良性循环,金恒昌必须调整销售策略。“我们一方面通过技改提高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增加国内销售人员,紧盯国内服装厂、印染厂、绣花厂开发内销客户,千方百计地拓展国内市场,终于在2020年年底实现了产销平衡。”马航表示。 2020年的春天是佛山市名洲纺织有限公司最难熬的“金三银四”。该公司董事长刘清海曾一连几天接到国外客户电话,被告知订单取消或出货延期。当时,该企业约9成员工已经返岗,车间所有设备停机,仓库里囤了产值约6000万元的面料。 “如果什么也不做,企业就会亏本、人员就会流失,对未来发展十分不利。”这时,刘清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大手笔新增内销产能,追回“消失”的订单。2020年4月,名洲纺织专门开辟了一条内销生产线,还新招聘了40多名员工。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半年,这条内销生产线为名洲纺织带来了近2000万元的产值。 作为宝鸡市的重点外贸企业,宝鸡市大地纺织有限公司产品畅销美国、韩国等40多个国家。受疫情影响,公司外贸出口订单量下滑明显。为了实现平稳发展,大地纺织转变思路与经营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该公司总经理刘红兵带领销售人员马不停蹄地参加全国各地的面料辅料展会,通过与当地客商勤沟通多联络,在现场签订大额销售订单,有效缓解了疫情对公司出口带来的影响。 “过去,我们7成客户在外国,3成在国内。但今年,这个占比反过来了,3成客户在国外,7成在国内。”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经理陈群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近年来,我国纺织市场呈现出显著的高端化趋势,原本为外国市场设计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也销售火爆,下游企业接受度很高。 外贸生意做了这么多年,企业难免有惯性。在不少面料企业看来,“由外转内”起初只是为了缓解外贸停滞带来的焦虑,然而做着做着,就做出了信心,由外转内成为了企业的主动选择。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