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部署2022年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时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日前在《求是》杂志刊登的署名文章《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明确表示,要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考虑、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
经贸合作硕果实
在过去一年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共建“一带一路”逆风前行,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澎湃活力。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以来,各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硬联通”为方向,以“软联通”为支撑,以“心联通”为纽带,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6%,比整体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2013-2021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从6.46万亿元增长至11.6万亿元,年均增长7.5%,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5%提升至29.7%。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持续增长。2021年前11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9.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66.5亿美元,同比增长8.2%。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在去年12月3日正式全线开通运营。来自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2日,中老铁路老挝段共开行动车组列车64对,累计发送旅客4.58万人次;共开行货物列车49.5对,累计发送货物4.99万吨。中老铁路开通一个月来,客运服务极大方便了当地人员交通出行,货运则为促进双边经贸往来提供便利。
中欧班列犹如“钢铁驼队”,在亚欧大陆日夜奔驰,成为贯穿亚欧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也成为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截至2021年12月底,中欧班列已连续20个月单月开行1000列以上。2021年全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5183列,运送146.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29%,综合重箱率98.1%。
创新合作再加强
面对新形势,共建“一带一路”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贯穿其中,致力于推进创新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建设。
张建平进一步表示,首先,要用系统性思维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相关国家战略与规划的对接、宏观经济政策的广泛沟通协调、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民心相通来改善营商环境。同时,动员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PPP模式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推动投资和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增长,以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朝着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其次,要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的机制性与非机制性合作相结合,在通过单个项目、单个领域推进务实合作、逐步积累合作效果的同时,对于有条件有能力进行谈判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投资协定以及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伙伴国家,要与之建立各种合作机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再次,要重视加强创新合作,以及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为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新平台。特别是在当前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尚存的背景下,要充分运用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来挖掘彼此的市场潜力和机会,更好地发挥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上的互补性。
此外,要聚焦绿色低碳领域,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绿色全球价值链,绿色生产、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要积极支持世贸组织环境产品协定的谈判,同时落实好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环境产品清单,推进环境产品与服务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还要与沿线国家就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展战略合作,加强协调,形成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