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狂欢背后的技术浪潮:不可阻挡的100%上云
01
数字的狂欢
2019年11月11日0点一到,早已等待良久的人们,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直奔淘宝或者天猫的购物车。领券、下单,已经在脑海里排练千百遍的动作,同一时间在全国各地争相上演。
甫一开场,巨大点击形成的海量数据,就像是开闸的洪水,涌向阿里的服务器。此时此刻,位于杭州的阿里总部灯火通明,员工们布置了灯光,准备了象征大卖的“大麦”,甚至擂起战鼓,来迎接这个由他们创造的购物狂欢盛宴的考验。
阿里直播中心在一瞬间陷入沉寂,人们屏住呼吸,等待着屏幕上随时可能跳出的数字。
1分36秒,100亿。
5分25秒,300亿。
1小时3分59秒,1000亿。
10小时4分49秒,1682亿。
此刻开始,超越了2017年的全天,等待2019年天猫双11的挑战只剩下2135亿这个数字。这是他们在去年创造的令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峰,而现在他们全场高呼信心满满,这个数字注定只能被他们颠覆,只是谁都不知道顶在哪里。
在经历了24小时的漫长等待,荧幕上的数字最终落在了2684亿。毫无疑问,这个数字将再次把阿里送上电商大战的王座。
02
流量洪峰
在场外,跳跃的金币和翻转的比特犹如一对双生姐妹,疯狂刺激着消费者的多巴胺。而场内则是完全另外一副景象,阿里的工程师们紧盯屏幕,他们的任务就是确保这场狂欢平稳进行,不出纰漏。
一笔笔订单的落成,堆叠了GMV火山般的攀升。回到那个喷薄的0点,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瞬间流量,形成一个巨大洪峰,这是阿里云工程师们每年所要直面的难题。
7年前,由于这个峰值暴涨,每秒来到14000笔,一时间洪峰过境,堤烂坝溃,长达10分钟的宕机造就双11史上最大的黑天鹅。这之后,每年的双11就成为了阿里技术的大练兵,技术绝对不能成为商业的累赘。
7年后,他们面对的洪峰要更加惊人,544000笔订单/秒的数值,造就了全球最大的流量洪峰,是2019年第一次双11的1360倍。
从消费者体验来看,顺畅的下单,流畅的支付,快捷的物流,天猫双11的狂欢如丝般顺滑。阿里云真的做到了,征服了全球最大流量洪峰,还在各个板块迸发出新的增长力量。
这意味着,技术不仅没有拖累阿里商业,还已经成为整个阿里经济体增长的核心动能。
03
上升的双11与上升的云
双11创造新纪录,是阿里每一年技术能力进步的自证。
今年的特别之处在于,阿里实现了包括淘宝,天猫,菜鸟,飞猪,本地生活,阿里妈妈等全部经济体的100%上云。
阿里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阿里云这一个篮子里面,一荣俱荣,一损百损。阿里云如果撑不住流量洪峰,天猫双11就将毁于一旦。
事实上,这样的担心显得有点多余。从2017年开始,阿里巴巴集团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就已经不太担心“零点洪峰”的处理问题,在当年就已经实现了“喝茶过零点洪峰”的小目标。
而现在,阿里云对于技术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内而言,阿里巴巴在这两年的业务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诸如在这两年兴起的淘宝直播,对技术支撑有了更高要求,这使得过往的峰值,变成了现今的常态。
外部视角来看,尽管在市场份额上已经取得领先,阿里云的公有云产品,在全面上云拐点来临的今天,仍然需要一个强大的自证:如果阿里双11都还处在混合云支撑阶段,市场会觉得全面上云的阶段可能尚需时日。
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2019年天猫双11有着更加非凡的意义:
首先是,阿里巴巴自身成为了全面上云的最佳实践,这表明全面上云的趋势已不可逆。同时,这么大规模体量的经济体上云,也证明了公共云的承载能力。
其次,在这个上云的过程中,阿里还积累了产品云化的经验,能将其技术能力更好地开放出来,为其他企业上云铺平道路。
04
新纪录背后的新浪潮
除了新纪录的诞生,横空出世的还有阿里云自研的神龙服务器。
张建锋对神龙服务器赞许有加:双11的技术基础设施更是一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是技术和商业相互促进、数字经济深度支撑实体经济的范例,神龙所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创新正引领着更大的技术变革。
神龙服务器实际上是此次双11核心系统全面上云的最大功臣。不仅帮助阿里完成了这场史诗级的技术大迁移,还创造性地解决困扰云计算行业已久的虚拟化性能损耗问题。
外界打趣地把这场迁移,称为“飞行中更换引擎”,原因无外乎两个。其一,是感叹阿里经济体的庞大,其二,表明这场迁移的难度无法想象。
好在现在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使得不必每一个企业都去经历这样一个“飞行中更换引擎”的过程。云计算从市场份额上开始占据先机出现拐点之后,需求端也出现了拐点效应。
企业的云化除了基础设施和平台的升级,应用也要求全新的设计方法,从架构设计、开发方式到部署维护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都基于云的特点设计,从而构建原生为云而设计的应用,这样才能在云上以最佳姿势运行,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弹性以及分布式优势。
这套全新的理念就是现在如火如荼的云原生技术,包括了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等众多全新技术服务方式。
Gartner报告指出,到2022年有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容器化的应用。这表明,以云原生为代表的一上来就直接基于云来架构的技术成为新的技术浪潮。
要知道,云原生对云平台的考验除了稳定之外,还有更多样化的要求。要想在这套基于云计算时代的全新技术理念上有所突破,前提是需要对云本身有深刻的理解。
从这个纬度来讲,这次阿里的全面上云不仅继续加深了产品上云的理解,还在把阿里本身的一些技术能力搬到云上,为原生时代做出铺垫。
目前,阿里云已成为国内唯一进入Gartner2019《公有云容器服务竞争格局》的云厂商。
这显然是阿里的又一次告别,告别传统架构理念,拥抱云原生,就像去IOE一样地充满了技术理想主义。
(鹿鸣财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