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巨大进步,钢铁企业在工艺装备、自动化水平上实现了快速提升。特别是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全面应用,钢铁工业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智能控制、远程操作等方式所替代。在疫情发生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成为钢铁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选项和手段,利用远程操作和远程诊断技术,高度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减少了人员聚集,为远程监控、操作和维护,以及客户端、供应链的线上交易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充分显示出了优越性,也让钢铁企业遭受了最小的损失,体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于勇强调。 于勇介绍,以前中国钢铁企业更多追求的是单一生产线的效率,简单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可靠、价格实惠的需求。现在,随着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体现出个性化,需要生产线在不同的周期、不同的时刻,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因此,钢铁企业未来不仅要解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问题,也要解决客户端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问题。“钢铁企业要实现生产的柔性和灵活性,势必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联系起来,通过宏观的大数据来指导微观的生产,这是河钢当前正在追求的方向。”于勇认为。 西门子董事兼西门子数字工业集团CEO何睿祺表示,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危机之下,满足客户的需求,柔性和灵活性非常关键。但疫情危机对于西门子而言也是一个机会,西门子需要快速应对客户以及市场的需求。比如,在研发方面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技术搭建平台,利用网上的信息流去处理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定期交付给现场的生产员工。既能够维护好员工的健康安全,同时又能够让业务持续发展,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未来,要做到柔性和灵活性,就需要将数字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客户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时的需求。”何睿祺说。 (中国工业新闻网)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