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适应新常态 制笔行业“十二五”平稳发展“十二五”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影响,面对国内成本要素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制笔行业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突出成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制笔行业“十二五”成绩显著 “十二五”期间,制笔行业取得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制笔产量、品种大幅增加,产品质量迈上新的台阶,预计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和出口总额将达到293亿元、16.52亿元和28.16亿美元,分别比5年前增长65.2%、46.6%和36.65%,巩固发展了世界制笔大国地位。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历时三年半,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去年通过科技部验收。建成了中性墨水,水性墨水,中油墨水产业化三条示范生产线,易切削不锈钢笔头线材产业化生产线,国产笔头24工位机生产示范点,建立了用于圆珠笔头与墨水匹配技术典型参数数据库及评价模型,并制定《圆珠笔笔头与墨水匹配检测技术规范》。该项目申请国内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获得授权7项。项目在制笔技术上成功实现了12项重大创新成果。突破了核心原材料的技术瓶颈,实现墨水和笔头加工材料及装备的国产化,突破了笔头与墨水匹配技术及评价体系的技术难点,填补了国际空白,为行业带来效益。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行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截止2014年,制笔行业有55项成果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15项,三等奖22项,科学技术优秀奖18项。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笔从单一书写工具发展为不仅满足多样化书写需求,而且满足专业需求和个性化时尚需求,更加符合环保和节约资源要求,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形成了多门类、多品种、较完整的笔类产品体系。企业整合步伐加大,涌现一批领军优势企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特色区域蓬勃发展,形成了温州、宁波、奉贤等特色区域经济产业带,制笔产业在浙江、江西的一些县市成为支柱产业。这些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各具特色,对我国制笔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品牌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十二五”期间,制笔行业九个品牌继续保持“中国名牌”的优秀质量品质,国家驰名商标增加到10个。荣获轻工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先进企业5个,轻工竞争力优势品牌产品15个。贝发等品牌成为党的代表大会用笔供应商、奥运会赞助商,盛怡公司研发的太空圆珠笔登上神舟十号飞船,扩大了品牌影响。 行业发展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当前我国制笔行业正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同时仍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制笔行业所处的重要发展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制笔行业转型升级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真正的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不可能通过购买引进得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原始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进口替代技术。制笔行业要巩固发展实施《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取得的成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加大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互联网+”为依托,扩大有效供给。消费者对产品的普及和更新升级的选择是推动制笔行业发展的动力。加大供给体系的结构性改革,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新常态下的需求结构变化,加快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拓展使用功能,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加产品技术和艺术含量,培育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满足和创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密切消费者参与互动,推动产业融合合作等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作用。 三是以质量管理和绿色制造为核心,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在精细化上下功夫,使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增强以质量信誉和绿色制造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内在素质,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提升轻工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四是提升企业走出去水平,提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总结走出去的经验和教训,巩固发展现有优势,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培育发展新的优势。不断提高外贸价值增值过程中的附加值,提升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走出去水平和全球化经营能力。 五是不断提高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协会要始终坚持服务宗旨,善于集中企业家和广大会员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及时反映企业和行业诉求,研究解决行业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解决行业共性和突出问题建议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改善企业公平竞争、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不断提高协会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服务政府的能力,服务社会和消费者的能力。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