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专栏
英国财政部10月14日发表声明说,英国政府已成功发行了首只人民币主权债券,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票息率为2.7%。这是首只由西方国家发行的人民币主权债券,也是全球非中国发行的最大一笔人民币债券。
英国财政部表示,投资者对于此次债券发行的需求旺盛,在14日的市场认购中,共吸引了85笔认购单,总认a购金额约为58亿元人民币。
此举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英国的外汇储备货币。也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仅跃升为主要的国际支付货币,而且正在逐渐进入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穴George Osborne?雪对此评价道:“英国长期经济计划的关键是增加英国对中国等快速增长经济体的出口,同时更多地吸引外商投资。为此,英国需要确保中国货币—人民币的使用和交易,这不仅有益于中国,也有益于英国的就业和投资。”
时间回到9月12日,在当天举行的第六届中英财金对话中,英国政府就已经透露,在未来数周或数月内将发行人民币债券。出乎意料的是,此事不到一个月就有了新进展,在伦敦时间10月9日,英国政府正式启动其人民币政府债券发行。4天之后,英国财政部官员以及承销商辛迪加在伦敦向投资者进行人民币国债发行路演。至此,英国成为首个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西方国家。
英国此举不仅向国际社会释放出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强烈信号,也为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增加了资本,并进一步巩固了英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人民币能否成为储备货币,人民币资产是否可以成为各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被认为是人民币能否实现国际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目前公开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体系的国家有尼日利亚和白俄罗斯以及马来西亚。其中尼日利亚央行曾明确表示,人民币资产在尼日利亚外汇储备中占比初级阶段将达到5%-10%。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早在3月份,英国就与中国签署了协议,设立人民币交易清算和结算行,三个月之后的6月18日,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开启。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自2008年底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20多个境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继英国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货币之后,欧洲国家也跃跃欲试,欧洲央行预备在近期讨论相关话题,人民币有望进入“欧洲外汇储备货币池”,如若成真,对于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信心将是巨大的鼓舞。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更多国家愿意采纳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是好事情。
环球电信联盟SWIFT日前的统计结果显示,人民币已经从两年前的全球第14大交易货币跃升至全球第7大交易货币。
不过,由于人民币目前仍然不可自由兑换,这条“国际储备货币”之路对人民币而言仍然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至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的美国目前尚未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其中。人民币真正跻身国际储备货币任重道远。
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三个标准,除了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之外,最重要的两个标准,一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二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
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令人欣喜的是,更多国家对人民币成为其外汇储备货币表现出的热情。可以说,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开放度较高、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更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国际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和需求,决定了该种货币必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促使该货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不仅是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表现,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