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2010年棉价一路走高,纱价大涨,纺织行业利润率达到数年来的新高,“靠天吃饭”的好日子达到了顶点。但随着2011年棉价的大幅回落,很多纺织企业撑不住了。据了解,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动使得大约30%-40%的中小纺织企业关门。而当国内不少棉纺织企业举步维艰时,山东陵县的部分纺织企业,却凭借新型纤维在纺织产业中保持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寒冬中“一抹亮色” 17日,在陵县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经济笔者看到车间一派忙碌的景象。“我们每天的订单都安排得满满的。”公司总经理罗东义说。 年初以来,棉价一路下跌,棉纱无人问津,众多纺织企业库存不断增加,遭遇到了历史上少见的“寒冬”。尤其是众多中小纺织企业,部分已经处于停产、限产状态。 “我们2011年的效益基本没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一季度效益甚至比2010年同期都好很多。”盛泽特色纺织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元德告诉笔者,现在,盛泽的库存只有300多吨,“相当于我们半个月产量,处于正常水平。” 不仅是恒丰、盛泽,在陵县,富华、宝鼎等一批纺织企业,在整个行业都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效益却稳中有升,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 据该县县委书记李世民介绍,陵县现有新型纤维纺织企业30余家,生产能力120万锭,产能占全国同行业的30%,新型纤维纺织品种更是达到了3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涵盖了市场上90%以上的品种。靠着多品种、差异化、新型化的产品结构,陵县新型纤维纺织企业得以在2011年的纺织业困局中独善其身。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