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设限引爆英国服装危机 零售商考虑挥泪大甩卖
2005-08-23

设限引爆英国服装危机 零售商考虑挥泪大甩卖
据报道,英国主要商业区的时装店近日都不无担忧地说,如果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的僵局不能尽快打破,他们将在两星期内面临服装销售短缺的局面。英国零售业专家称这种状况为“二战以来服装业面临的最大危机”,英国消费者下个月购买服装时就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 
 
  大型连锁深受其害
  数千万中国服装积压在英国港口,零售商不得不考虑挥泪大甩卖。
  在欧盟以保护欧洲纺织工业为由,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实施严格限制的举措后,发往英国服装零售商的汗衫、长裤和文胸等数千万件服装积压在英国港口。这些零售商中就包括英国最大的服装零售商“马莎百货”、国际著名时装品牌“H&M”和“Gap”。
  英国零售业协会主席阿里斯戴尔·格雷在布鲁塞尔表示:“如今已显现出灾难的前兆……在与中国的贸易方面,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到了危机爆发的临界点,秋季服装市场将面临巨大影响。”
  同时,目前的危机对于时装公司而言也是个灾难。各大公司宣称,如果未来几天服装配额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一家时装连锁店的发言人表示:“冬季相对较短,时装的内在特性意味着我们无法在明年再销售这些服装……多数服装都是厚重的冬衣,这将占据很大的库存。我想大部分时装公司最后只能将它们便宜处理掉。”
  英国纺织业消息人士透露,所有大型服装连锁店都已受到影响,其中包括“马莎百货”、“基戈索(Jigsaw)”、“法式服装(FCUK)”以及“阿卡迪亚(Arcadia)”。目前,多数时装连锁店都拒绝公开评论这场危机,其中一家连锁店的发言人解释说:“我们不希望令消费者感到惊慌。如果商业大街上的每家商店都将这场危机公开,这将令消费者退避三舍。“
  小型公司面临倒闭
  纺织品设限不期而至,小型零售商不具备规模效益,难以转嫁风险。
  “H&M”公司所销售的服装30%都来自中国,该公司表示其正试图找到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其中包括从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菲律宾等其他亚洲国家进口服装,将中国服装拿到欧盟以外的国家销售,比如挪威、丹麦和加拿大。
  此外,能够承受得起“双重订货”的公司也有望纷纷效仿。然而,一些小型服装公司将面临破产的危险。英国零售业协会主席格雷表示:“尽管大型零售商可能通过规模效益保证其服装销售,但这种策略却不是小型零售商所能承担得起的。工人将因此失业,公司也会面临倒闭。这是我们即将面对的一个噩梦。在大家都未真正想到这个问题时,纺织品设限却不期而至。”
  目前,“H&M”公司和许多其他服装企业都在焦灼地关注着欧盟将如何应对眼下这种货物囤积的场面。瑞典服装行业协会指出,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因为大批服装进口商或零售商可能因此破产或出现巨额亏损。
  比利时纺织品贸易商范汉思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纺织品被积压在欧盟的码头不能入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首先,这些被积压的纺织品是欧盟进口商已经花钱订的,而现在他们花了钱却拿不到货;其次,欧盟消费者也将成为受害者,因为届时他们将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中国服装;第三、服装零售商利润损失严重,因为他们无货可卖;第四、装运这些纺织品的集装箱在码头被积压的时间越长,进口商支付的费用越多。
  厂商难拒中国诱惑
  生产成本低、设计迅速量产化,这些都是中国纺织品受到青睐的原因。
  一位时装设计师告诉《星期日电讯报》,“每周都在人为设置新的配额。如果定单不是在配额设限前达成,那么我们就不会有库存。这完全是个灾难。”多数时装公司都从中国购买了一部分产品。自1月以来,甚至连意大利时装品牌“Prada”等奢侈品公司都表示,他们将考虑在中国设厂,因为在中国生产服装的成本要比全球平均水平低20%.
  全球1/4的服装都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3.5万家工厂生产。中国有超过1800万人在纺织业直接就业,间接就业人数更是达到1亿人左右。中国纺织品之所以受到世界消费者的青睐,一是因为价格;二是因为他们在3周至4周内将服装设计转化为成衣的非凡能力。这使得各大时装连锁店在同一季内得以不断推出多种时装。
  目前,大量按订单发往欧洲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因配额问题积压在欧洲各港口无法入关的问题已经引起欧盟内部的广泛争论。格雷说:“支持配额制的国家正面临来自国内纺织品生产商的压力。因此,英国消费者不得不为法国的不妥协态度付出代价。”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