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全部落地成都 摘要:“分送集报”是成都海关于2013年全面推广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该模式改变了传统逐票申报方式,企业可先分批次办理货物实际进出区手续,再在规定期限内向海关申请集中办理报关手续。
这是一组令人兴奋的数据:目前,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有进出口实绩企业中,有70%的企业已率先享受到“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称“分送集报”)模式;今年1—8月,享受该模式的企业报关单减少逾九成,通关时间由4—5小时缩短至20—40分钟,2014年以来累计为企业节约报关费4000余万元。 “分送集报”是成都海关于2013年全面推广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该模式改变了传统逐票申报方式,企业可先分批次办理货物实际进出区手续,再在规定期限内向海关申请集中办理报关手续。这样,既减少了企业报关单数量,节省人力成本,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报关费用。而这一模式正是与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中“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相耦合。 “三步走” 开展复制推广工作 昨日,来自成都海关的消息称,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推出的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已全部落地成都。不仅如此,成都海关还密切跟踪关注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14项制度之外推出的其他9项监管创新制度,其中的“海关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辅助开展海关保税监管和企业稽查工作”两项制度也已落地成都推广。 去年,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内分步、分类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为进一步发挥综保区的特殊作用,成都海关自2012年开始就在成都综保区试行简化手续、优化监管、拓展功能的系列改革,有8项与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推广的监管创新制度相耦合,其中成都海关与大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推行的“区间结转、自行运输”制度在全国属首创,上海自贸试验区14项制度中的“区内自行运输制度”正是源于此。 去年9月,成都海关确定“三步走”的实施步骤开展了复制推广工作。首先将其中已在成都海关全面推广的5项监管政策,即工单式核销、境内外维修、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保税展示交易,作为第一批制度进行复制推广。其次,按照“积极稳妥、平稳过渡、成熟一个切换一个”的原则,针对第二批需调整系统后实施的6项海关监管制度,即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集中汇总纳税、仓储企业联网监管、智能化卡口验放进行了前期准备,目前复制推广条件已基本完备。第三步则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如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和需相关部委批复后实施的内销选择性征税等3项复制推广项目适时启动复制推广工作。 接“地气” 创新制度符合本地实际情况 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推出的14项制度已全部落地成都。但是,每一项监管制度具体到某一个城市,不一定适合“全盘照搬”。成都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时注重接“地气”,让落地成都的创新监管制度更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和需求,因而具有成都特色,部分制度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的有所不同。例如“区内自行运输制度”,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允许企业在区内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行运输,而成都海关开展的保税货物区间结转制度,允许企业跨省份(大连到成都)自行运输,距离更长,监管难度更大,但是企业节约成本优势更明显。 据享受到该创新制度的企业英特尔公司测算,在成都和大连两地特殊监管区域推行保税货物区间结转制度后,每月节约费用超过10万元,整体通关时间减少6个小时,两地间运输时间由原来的2—3天缩短至1天。 “下一步,我们将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14项创新监管制度一周年基础之上,一方面全面深入地做好经验总结,做好成果转换,做好经验推广,加快推进区内改革步伐,将现有改革做精做细;另一方面我们还将密切跟踪和学习借鉴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新经验、新制度,结合关区内企业实际需求,进一步推动特殊监管区功能拓展、效能提升。”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