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成绩看亮点 去年厦门“三高”规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31.81亿元
2020-03-02
晒成绩看亮点 去年厦门“三高”规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31.81亿元
既要引进优质增量,也要做强做大存量。记者日前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20年,我市“三高”工作将以“建设服务新生态、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主线,完善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发展未来产业,鼓励企业增资扩产,优化提升企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2019年7月,厦门市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以下简称“三高”)企业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了我市推动“三高”企业倍增、加快现代产业跃升发展的号角,一系列助力“三高”企业茁壮成长的扎实举措,不断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值此开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高”大会以来,我市“三高”企业发展都有哪些成果和亮点。
【晒成绩】
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28家
2019年,全市“三高”工作聚焦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精准滴灌”与贴心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批高质量发展、具有典型“三高”特征的企业应运而生。最新数据显示,全市资格有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1928家,净增113.2%,规模倍增“三高”企业达172家(“四上”倍增企业达51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443家、瞪羚企业80家。
据统计,“三高”规上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31.81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83.6%。其中,亿元以上的企业585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1家),完成产值占“三高”规上工业产值96.9%;“三高”规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814.59亿元,增长22.2%,比全市规上重点服务业增幅高8.2个百分点;“三高”限上批零营业额1745.56亿元,增长15.4%。全年“三高”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共228个,完成投资150.92亿元,规上国家级高企研发投入85.62亿元。
【看亮点】
贴心服务优化企业创新创业环境
●建立“三高”企业发展协调机制
去年,我市建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市“三高”企业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三高”企业培育发展机制,协调解决“三高”企业培育发展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立“三高”企业培育发展成效比学赶超机制,实时督促服务实效,推动各项政策和服务切实惠及“三高”企业,将服务做实做细。
●打造“三高”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厦门市“三高”企业综合服务平台(http://sg.xmsme.cn)不仅是“三高”企业查询、“三高”企业申请认定的官方通道,更是政府扶持“三高”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三高”企业在这里与挂钩领导实现“零距离”交流,管理部门通过平台掌握“三高”企业成长“曲线”……目前平台已有注册企业用户2481家,挂钩领导账号及各部门服务账号843个,挂钩领导发布服务记录1230条。
●推行挂钩联系“六必访”沟通机制
推进市、区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每家“三高”企业至少挂钩1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面推行“六必访”:企业创业孵化时必访,入库纳统时必访,增资扩产时必访,战略调整时必访,筹备上市时必访,经营困难时必访,零距离沟通、贴心服务。“六必访”机制推行以来,市区领导干部实地走访“三高”企业7356家次,收集企业需求5437项,解决企业需求4826项。
【办实事】
简化程序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光莆电子的生产线。
去年以来,市区各部门制定“三高”企业发展培育行动计划、各类扶持政策,通过简化程序、优化流程等方式,积极加快惠企政策落地见效。2019年,各区、各部门出台惠企政策72项,享受政策企业达44478家次,兑现财政扶持经费75.29亿元,减税降费超过400亿元。
编制政策办事指南,针对新出台的“‘三高’企业倍增二十一条”政策,汇编办事指南,电子版通过公众号发布,纸质版印刷发放企业,便利企业享受相关政策。
简化政策兑现程序,适时推出企业研发费用补助“无需申报、直接兑现”政策,277家企业成为第一批“免申报”资助试点,梳理出荣誉称号奖励、工业投资奖励、税收增量奖励等33项“免申报”政策。
优化高企认定核查流程,明确了高企认定的责任分工,简化核查流程,减轻企业负担。
征集各行业保障房需求,汇总“三高”企业房源需求11126套,推出622套1729间房源,已完成363人的配租工作。
实施增资扩产提容增效,起草并出台了《厦门市工业企业用地增资扩产提容增效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优化完善人才安居政策,制定出台《关于完善我市高层次人才安居政策的补充通知》及《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骨干员工住房保障若干意见的通知》,为我市“三高”企业引才留才提供住房政策保障。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发布我市科技金融创新产品——“科信贷”,为科技企业提供快速高效的贷款扶持,截至目前,已有23家企业通过平台获得“科信贷”融资,贷款金额达5700万元。
【政策点击】
推出“科信贷”
提高企业贷款额度
去年11月,厦门金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信贷”(科技信用贷款产品),顺利从兴业银行拿到公司历史上最多的一笔400万元的信用贷款。“从申报到获得贷款仅用时不到两周,比常规流程缩短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大大缓解了我们资金紧张的问题。”金名节能总经理程奎说,市科技局通过召开宣介会,对口详细指导积极辅导企业申报“科信贷”。据了解,市科技局此前通过座谈会了解到我市科技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周期长、贷款额度低的问题,后续积极协调银行出台政策,共同发布了“科信贷”,通过引入企业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数据构建授信模型,简化放贷流程,提高授信额度。
让技改奖补政策
惠及更多企业
记者了解到,我市原有的技改奖补政策对项目固投的要求较高,很多中小企业较难享受到政策优惠。对此,市工信局联合财政和各区工信部门,推动对技改奖补政策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对技术升级改造有需求的不仅是大企业,政策优化后进一步降低了政策申报门槛、精简了政策申报流程,使更多企业受益。”厦门佳浴智能卫浴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满表示,政策极大拓展了政策惠及面,增加了企业获得感。据悉,2019年,全市共有347家企业的560个项目获得技改奖补政策支持,惠及企业数创历史新高。
服务基层“大篷车”
节省企业申报时间
作为我市重点招商项目的天马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于2019年8月启动。项目代建单位——厦门信息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唐存庆告诉记者,项目涉及农转用5个批次,因时间紧迫,市资源规划局通过服务基层“大篷车”,将项目纳入绿色通道,提前对接代建单位。“我们在前期手续办理的过程中,每个批次均只使用2个工作日就完成审查环节,时限压缩近90%,效率很高。”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大篷车”活动共收集356个待解决事项,其中80%已基本得到解决。
(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