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日系制造业转移 中国汽车零部件模具企业自立更强
2012-11-02

日系制造业转移 中国汽车零部件模具企业自立更强日本中小零部件企业的投资转向,并没对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产生影响。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日系零部件企业相对封闭,他们向东南亚转移对中国零部件技术水平和模具订单不会发生致命的影响,而且日系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转移。因为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法治体系不健全,投资存在风险,即使在法治体系健全的国家,如马兰西亚,其制造成本与中国相比也没有太大的优势,而且中国市场如此巨大,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迁移。   对于日本零部件的相对封闭和欧美的相对开放,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体会最深,他表示,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多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整车企业主要从事汽车总装及车身、发动机(几个大件)、变速器、车架、车桥的生产,而零部件则委托各层级的协作企业制造。这种分工模式使得日系整车厂的采购体系相对封闭,关键零部件技术也很少向中国市场输入,所以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对日资的依赖性并不强。   以日系三大车企为例,丰田汽车在进入中国前,先将部分自己参股的零部件企业布局到国内市场,从而形成专职供应。而本田和日产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便引入了合作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大多属于两家企业的“体制内”伙伴。   本土企业想要进入日系车企的采购体系,除了达到认证要求外,多数需要在日系车的专职供应商中持股,使自己拥有日资背景后才能加入,这样做的代价是产品往往不能拥有自己的品牌,企业的性质变成了贴牌生产,所以一些本土企业不愿意这样做。   一些已经加入日系车配套的本土汽配企业,由于近期产品销量大幅下滑,也正在考虑向欧美车企的采购体系靠拢。据了解,由于欧美车企对供应商要求相对简单,只要产品质量达标就能进入,所以如果企业有为日系车供应的背景,在通过欧美体系认证时会容易许多。   而一些实力较强的本土汽配企业由于业务范围已扩展到各个车企,也并不担心日资转移。国内大部分企业已将业务均衡分配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即使在国内市场中,除了日系车,美系、德系、韩系车也是我们的供应对象。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