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日韩和东盟都在鼓励本国钢铁产品出口博思格钢铁集团是全球高品质金属镀面和彩涂钢铁产品供应商,也是全球最大的预制钢结构建筑制造商及屋墙面楼面系统制造商之一,主要市场为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2001年3月从必和必拓分离出来,目前在17个国家拥有17000多名员工,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制造工厂。 与矿山赚得钵满相比,钢厂经营惨淡。 2月18日,博思格钢铁集团发布了2013财年上半年报告(2012年7月1日~12月31日)。 尽管与2012财年同期相比,博思格钢铁集团增收了5.18亿美元,但税后利润亏损1200万美元。截至2012年年底,博思格净债务为4.99亿美元。 从这份财年半年报来看,博思格的经营状况在好转。 2011年8月,博思格宣布由于澳元汇率高企损害企业竞争力、原料价格上升,公司被迫关闭旗下两家钢厂,由此1400多人失业。此前,博思格宣布亏损超过10亿美元。 亚洲和北美市场对博思格业绩的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上述报告显示,2012年下半年,来自东盟、印度和北美的建筑产品相较2011年下半年税前基本面增长了25%。 博思格旗下所有板块业务在努力扭亏、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对来自亚洲的强有力的竞争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该报告提到,近日澳大利亚海关对其提请的反倾销正式立案调查举措以及去年12月政府发布的改进措施,将部分遏制重大的非法倾销对公司造成的损害。 中国市场对博思格而言也非常重要。博思格与中国的合作已有20多年历史,目前在国内拥有9个世界级生产厂及2000多名员工,并赞助了上海世博会。 据其年报称,2011年集团与西安高新区签署的建筑解决方案生产基地项目今年将投入运营。据《西安日报》早前报道,工厂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年设计生产能力将达12万吨,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预制金属生产厂,建成后年运营收入将达10亿元。 根据该报告,2011年,博思格中国的烧结炉产量为18.8万吨,2012年为16.6万吨,居该业务板块第三位。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博思格为了扭亏,什么招数都用上了,打也是它,和也是它。 出口担忧 魏增敏对国际商报记者说,所幸出口到澳大利亚的热轧中厚板的量并不大。 上述四个税则号中,2012年中国大陆合计向澳大利亚出口2.5万吨,金额2153万美元。而中国去年总出口(仅指四个税则号)为420万吨,其中出口韩国100多万吨,出口新加坡、越南和印度均为30多万吨。 澳大利亚对钢铁产品的消费量也较低,每年大约为几千万吨,主要进口自韩国和日本。魏增敏认为,博思格此次也对日韩热轧中厚板提起反倾销,恐将对澳大利亚自身影响较大。 澳大利亚对中国热轧产品的反倾销则影响较小。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多为日韩、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其中最大头为日韩。 从日韩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分析,这两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反倾销的几率不大。 日本是中国钢铁产品最大的进口国。 自2009年美国对中国热轧钢发起反倾销调查后,韩国热轧钢则成为中国出口美国的替代国。韩国本身无法满足巨大的出口需求,仍从中国大量进口。尽管此前韩国对中国的H型钢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后迫于巨大的经贸联系改成磋商对话,协商为中国每月定额向韩国出口两万吨H型钢。 此外,印度虽然对中国的部分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也在扩大自身供给,但仍离不了中国产品。 由此可见,中国最重要的外围环境还没恶化到令人揪心的地步。 真正让钢铁贸易企业担心的,是今年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是否会调整。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王峥对国际商报记者说,企业出口市场主要为东南亚和非洲,主要产品为螺纹钢和盘条,去年出口了56万吨。“现在我们最关注出口退税会不会取消。”王峥坦言,如果出口退税被取消了,目前与日韩相比拥有20~30美元/吨价格优势的中国产品,将变成比日韩产品高出20~30美元/吨。 而目前,日韩和东盟都在鼓励本国钢铁产品出口,竞争压力已陡然加大。 王峥说,今年能和去年保证量的持平就不错了。但如果出口退税没有了,那出口产品将不具备价格优势,届时,出口之路将更为艰难。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国出口钢材5573万吨,同比增加685万吨,增长14%;进口钢材1366万吨,同比减少192万吨,下降12.3%,进口钢坯36万吨,同比减少28万吨,下降43.3%;进出口相抵净出口粗钢4438万吨,同比增加961万吨,增长27.6%,约占全国粗钢产量的6.2%。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