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KongMonetaryAuthority)前总裁任志刚(JosephYam)周日(7月4日)表示,在所有主权货币中,人民币最有潜力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的第三种国际货币,不过这将需要多年时间才能实现。
任志刚指出,近几年的全球经济状况以及美元和欧元的剧烈波动表明,仅靠"两条腿支撑"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既不健康,也不稳定,因此需要"第三条腿"。
他表示,鉴于特别提款权(SDR)不常被使用,主权货币更有可能成为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第三条腿"。
任志刚说道:"中国经济总量庞大,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并且过去20年中一直执行很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因此市场对人民币很有信心。"
但他还表示:"由于开放的金融市场包含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一步步小心地推进。"
任志刚表示,中国的经济总量需要提升至与美国和欧元区旗鼓相当的水平,才能让国际市场有理由相信、使用并持有人民币。目前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总量均超过14万亿美元。
任志刚目前是中国央行下属的中国金融学会(ChinaSocietyfor FinanceandBanking)执行副会长。在今年年底中国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际,任志刚上述言论反映了中国央行对人民币抱有的雄心大志。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于2009年初呼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周小川还担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
经上周五修正后,2009年中国未经通胀因素调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人民币34万亿元(合5.02万亿美元)。按照去年的平均汇率计算,中国仍然是排在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日本GDP略微高于5万亿美元。
任志刚表示,除经济总量外,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一个成熟的人民币金融投资市场以及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都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一部分需要满足的条件。
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上周宣布将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把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范围扩展至中国更多地区,目前所有海外国家均属于试点覆盖范围。此前的试点范围仅局限在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ofSoutheast
AsianNations)成员国等少数海外地区。国内试点范围将覆盖20个省市和自治区,之前仅在广东的四个城市和上海进行试点。
任志刚还表示,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能够帮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他建议建立连接中国大陆在岸市场与香港离岸市场银行间清算系统的通道,并允许香港规管人民币离岸业务,放宽人民币兑换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