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五(18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6.8238,今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达到了7%,已超过去年全年6.9%的水平。而实际上,前几天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已突破6.82关口,最低至6.8128,升值幅度在7.2%。
“今年人民币的升值非常快。”一银行外汇交易员这样总结今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特点。
同时,随着人民币升值的进一步加快,对于人民币升值是否过快的争议也开始激烈。
美元的角色
美元仍在今年人民币的升值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元跌势在今年继续延续。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从76.5下跌至72.5,跌幅达到5%。而欧元兑美元则从年初的1.4610升至1.5771,美元对欧元贬值了7.4%,美元对日元则贬值了4.65%。
美元一步步下跌成为人民币突破一个个关键价位的契机。今年4月份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突破了“7”的关口,从此开启了人民币汇率的“6”时代。二季度随着美元汇率有所企稳,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也明显放慢,4月份和5月份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仅为0.27%和0.76%。但此后美元的再度贬值又将人民币带入了加速升值的轨道中,人民币在6月份破6.9,到7月汇改三周年之际已接近6.8的关口。
不过,人民币今年来的“加速”跑也不仅仅是美元贬值下的被动升值。通过简单比较可以发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了美元指数的下跌幅度,这说明在美元的贬值中人民币也实现了主动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在升值的。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证明前两年渐进的升值步伐并没有对我国的出口部门带来较大的影响,我国的出口行业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成为今年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升值抑制通胀也成为推动今年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的主要动力。
进入到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延续去年的势头连续攀升,在1月份达到7.1%的高度后,连续三个月维持在8%以上,2月份曾达到8.7%的十年来新高。此后受到季节因素和翘尾因素的影响,CPI在5、6月份回落至8%以下。
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CPI为7.1%,已回到1月份的水平。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为7.9%。
我国的通胀压力一方面受到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推动,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粮价的上涨也使我国面临着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同时热钱流入等因素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被认为是产生通胀的根本原因。而在中美利差倒挂的情况下,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这使得汇率在抑制通胀中的作用被寄予厚望。
一般认为,本币升值对于缓解输入型通胀较为有利,可以降低进口商品成本,缓解输入型价格上涨压力。此外,本币升值还有利于抑制出口,降低贸易顺差规模,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从根源上发挥对通胀的抑制作用。
“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及允许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仍然是控制通胀压力以及降低未来的成本输入型消费物价指数的最佳政策工具。” 摩根大通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表示。
不过,该报告进而认为,由于升值对出口部门的影响已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在下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
弹性需增强
对于升值抑制通胀,有分析人士认为,升值对于物价的抑制作用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显现,而加快升值的做法反而可能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进一步加大通胀的压力。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研究发展部的研究表明,人民币短期汇率的上升对抑制通胀的作用非常有限,本币汇率升值10%,影响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大概0.3%,而最后影响国内消费品价格下降只有0.05%。
而受到人民币快速升值、国外需求减少、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各种因素冲击的我国出口部门,今年也开始显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贸易顺差也开始改变扩大的趋势而趋稳,这也加剧了对于人民币加速升值的争议。
中国海关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我国出口增速为17.6%,较上月继续下滑。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
4月份境内人民币升值速度一度放缓甚至有些停滞,升值预期也一度大幅减弱。境外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市场(NDF)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出现了3月份以来的最大幅度的下跌,境外市场对于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从年初的9%缩小至6%左右。而更短期的NDF还出现过贬值的现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曾撰文警示人民币汇率走势逆转的风险。他表示,美国次贷危机传染以及国际游资认为中国内地汇率和资产市场收益到顶而套现,可能引发资本流动方向的逆转,进而可能引发人民币汇率由升值转为贬值。
而随后市场对于越南出现的金融危机征兆的关注也加剧了这一担心。
5月份越南国内的通胀率达到了25.2%的恶性通胀水平,与此同时越南的贸易赤字呈持续扩大态势。越南央行为应对通胀所采取的大幅加息、扩大汇率波幅的举措反而引发了外汇市场上越南盾的急剧贬值。
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曾指出,当前在越南、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出现的货币贬值征兆也大大增强了中国被感染的可能性,中国应高度关注“热钱”流出的风险。
不过,由于中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危机波及中国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在国际收支仍然失衡的情况下,人民币似乎还远没有升值到位。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仍将继续升值的进程,但随着CPI的继续回落、美元的企稳以及出口增速的进一步下滑,下半年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会有所放缓。
摩根大通预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至年底将上升至6.5。这意味着人民币在今年剩余时间里的升值幅度大概在5%左右。
此外,为了防范逐步增加的风险,“下一步,应该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鲁政委强调,“并且应该打破波幅扩大即意味着升值的惯性思维。而对于面临的热钱投机问题,则可以采取非对称扩大波幅的做法。同时在这个过程,应该进一步发展完善我们的金融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