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为“民”而“升”
2008-06-17

     眼下中美官员都在为新一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做准备,像过去一样,人民币汇率升值仍将是双方会谈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此,纽约咨询机构Rhodium Group负责人,也是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访问学者丹尼尔·罗森为《华尔街日报》撰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在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偶然性因素之中,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可能会无意间得到一个隐形推手的帮助,那就是以美元计价的原材料成本的涨价风潮,而原材料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在中国出口商已因近期人民币升值而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这么讲似乎有些违背常理。事实上,虽然自从2005年7月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上升了19%,但经贸易加权后的升幅还不到10%。承受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低端制造业企业,同时还面临工资水平上升、环保开支加大以及严格质控监管等问题,它们正在转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寻找更便宜的劳动力。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预测中国今年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时都认为,出口商的诉求可能会迫使政府放弃人民币的升值路线。 

    但是中国政府在处理汇率问题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比如说进口商和出口商就各有各的盘算。然而,那些认为中国政府将因出口商的压力而有所动摇的人实际上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 

    中国轻工业品在海外所占的市场份额固然重要,但政府也不能对辛辛苦苦工作的国人要为汽油、食物、住宅(需要用到进口铁矿及铜矿原材料)支付更高价格的实际情况置之不理。中国的进口企业对这些消费者负有越来越大的责任,而不是那些加工进口原材料的出口商。 

    人民币升值不仅对于中国改善与全球贸易伙伴的关系以及抑制通货膨胀非常重要,而且它还是一个转而支持中国进口商以及普通消费者权利的关键转折点。而这样根本的政策转变才是平衡中国发展的真正主张之所在。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