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升值缘何与贸易顺差并存
2006-10-09

     自2005年7月改汇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近 4%, 2005年中国外贸出口非但没有受到打击,反而出现了1019亿美元这一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顺差。进入2006年以来,中国出口月增速仍始终保持在两成以上,1到7月份累计贸易顺差达759.5亿美元,国家信息中心最新预计,2006年顺差将达146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由于人民币升值是人民币名义汇率长期背离实际汇率的必然结果,因此,未来人民币汇率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小幅度升值是必然的,而同时人们关注的中国出口是否减少,贸易顺差是否会持续的疑问,答案也是肯定的。人民币升值与贸易顺差同时存在原因主要是:                                                   弹性理论并不适于中国的进出口分析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是从弹性角度研究汇率波动与贸易收支之间关系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观点,但是该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十分苛刻,特别是该模型只适应于贸易小国,而对于开放经济的大国并不适用。 

  此外,还要考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国际贸易新模型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分为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并且非贸易品占的份额很大,因此,货币贬值有可能产生收缩作用,即贬值后出口减少,国内产量和就业水平下降;那么,升值有可能产生扩张作用,由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下降,进口替代品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可能会使国内产量和就业水平上升。 

  因此,考虑到正统理论的适用条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打击出口。 

  汇率变动并不是中国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 

  近些年的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变动与贸易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当弱。Mckinnon和Ohno(1997)对日本贸易顺差的研究表明,汇率调整对贸易量的影响是暂时的,对贸易差额长期走势的影响微乎其微,比如,1985年广场协议后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就没有对贸易产生多大的影响,日本对美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并没有随着日元的升值而减少或发生逆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Cerra和Saxena(2002)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出口对汇率等价格信号并不敏感,出口量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也不相关,与美、欧、日一样,中国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 

  这是因为,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是:(1)该国货币的可兑换性;(2)该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3)该国对外开放程度;(4)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程度。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大,而且我国仍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这就使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使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的适用性更多地受到除价格以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中国现阶段,汇率政策并不是调解国际收支的有效手段。中国贸易收支短期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状况,而长期则取决于国内供给状况。                   
    影响中国出口增长的因素分析 

  如果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非常小,那么多年来我国出口强劲增长的根本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1.  各种优惠措施是促进出口的重要因素 

  1994年以后贸易收支出现连年顺差,与1994年汇率并轨,人民币贬值刺激了出口有很大的关系,但以后几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而实际有效汇率还有升值的趋势,却仍然保持了贸易顺差的原因是90年代贸易制度方面的创新和各种出口鼓励措施,如在税收、外汇留成、出口补贴、贸易信贷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其中,对出口有直接影响的应属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呈负相关效应。2004年1月份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在汇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2004年上半年却出现了将近10年没有发生的贸易逆差,而且对一般贸易出口的打击更重。 

  2. 中国劳动力工资低廉是中国长期保持出口优势的主要原因 

  促使中国一直保持一个很高外贸增长率的主要原因是,与其他国家比,中国劳动力工资实在低廉,不要说和发达国家比,就是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泰国比也是低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周工资平均为22.35美元,仅相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工人周工资的4%左右。中国国内的平均工资目前是马来西亚和台湾的1/5,香港和新加坡的1/10。2002年以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之前有所上升。据世界劳工组织统计,目前中国制造业每年的人工成本约为1200美元,但这也仅仅相当于日本劳动力成本的2.1%和美国劳动力成本的3%。因此,有的专家戏称,即使人民币升值100%,也才相当于美国的6%,就是说,美国工人的工资仍是中国工人工资的十几倍;而人民币升值100%,已经是一个相当极端的假设了。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劳动低廉的优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保持,使中国产品具有竞争优势。 

  3. 加工贸易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是保持我国贸易顺差的有力保障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自从1996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我国当年出口总额的55.8%,首次超过一般贸易以来,一直保持55%左右的占有率,成为推动我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不仅如此,加工贸易顺差还是我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1996年以来外贸进出口顺差几乎全部来自加工贸易,2003年中国加工贸易顺差占外贸顺差的比重甚至高达309.1%。因此,即使人民币汇率有小幅的波动,只要作为第一大贸易方式的加工贸易能继续稳定增长,继续保持我国贸易顺差便是可以做到的。 

  4. 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是出口稳步增加的制度保证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的出口企业越来越呈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从1995年以来,国有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成逐年下降趋势,外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营主体增长势头强劲,占的比率逐年上升,2000年其他经营主体在进出口总额为1327.57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2%,第一次超过国有企业。 

  由于,中国经济仍然呈现出较强的“二元结构”特征,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反应速度快,即使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出口产品价格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也能够较快地通过调整,吸收掉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因素,继续保持国际竞争优势。而国有企业则效益较差,对市场反应速度慢,不能很快吸收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其遭受冲击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可以为企业化解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提供制度保证,从而进一步保持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影响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是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劳动力工资成本低廉等非汇率因素,短期内,汇率的小幅度变动并不会对中国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就近期看,人民币小幅度升值还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减少贸易摩擦,更好地利用世界资源。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