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8后,市场人士预计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会加大,出口行业的成本可能进一步增加。但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制造行业的优势目前仍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人民币升值不仅不会大幅打击出口,而且反而有可能促进出口结构改善和内陆地区的发展,对中国长期利好。
JP摩根中国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人民币未来可能升到7.3。其他大多数货币专家对人民币虽没有这么乐观,但也普遍认为年底人民币和港币实现1∶1兑换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4月份出口增幅高达23.9%。花旗银行经济学家黄益平就人民币升值和出口的关系做过预测模型。他认为,如果人民币升值3%,出口不过放缓3%,对中国两位数的出口增长不会造成太大威胁。中国竞争优势难以比拟
中国目前相当部分的出口是来料加工,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材料进口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人民币升值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的种种优势,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放眼世界,能够和中国在价格上竞争的对手,基础设施往往都不如中国。在印度,40%的生鲜食品在运到超级市场以前,就已经开始变质了。印度农场的产品在到达超市之前要经过六七个中间商。
印度的真丝织品虽然精致,但如果要把它变成时装,恐怕还未运到美国和欧洲就已经快要过季了。印度经常断电,不利工厂准时交货。何况印度还有各种宗教节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劳动法规,这些都阻碍了印度成为世界工厂。
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生产规模则很难和中国抗衡,难以形成集群效应。何况中国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在中国生产,不仅有规模效应,而且离消费者也近。人民币升值的副产品
跨国企业对降低成本的努力是没有穷尽的,中国沿海城市价格高了以后,它们自然会转向内陆城市发展。北京、上海成本上升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大连、青岛、无锡、苏州、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设厂,利用更为低廉的土地、人力和资源成本。
如果企业搬迁之风一旦形成,将有利于内陆城市的开发,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这可能会成为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副产品。世界500强中有近100家跨国公司落户苏州,2005年大连市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突破了人民币100亿元,印度软件外包巨头Infosys正在杭州修建占地10万平方米的软件开发中心。
人民币升值还可能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一些只靠价格竞争,以污染环境、压榨工人为代价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导致成本的上升,被挤出市场。日本签署广场协议,让日元大幅升值,短期内的确对出口造成了打击,但长期反而促使日本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比如丰田(7203.T)就已经成为世界上盈利水平最高的汽车制造商。
中国10年前通过毛绒玩具和纺织品打开出口局面。5年前开始成为照相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出口基地。未来,中国有望成为汽车和其零部件出口大国。中国的出口结构已经开始逐步改善。人民币的升值,给出口企业增加压力,但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完全可能成为中国出口企业提高竞争力、二线城市加速发展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