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还得靠自身
2015-05-0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首次转变对人民币的态度,称人民币不再被低估。这是10多年来的第一次。此举将成为中国经济开放的一个里程碑,并削弱美国对中国汇率政策的批评。

  中国曾经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人民币汇率的高低由行政手段决定。长期以来,在非市场因素决定的汇率机制下,人民币确实有有意低估的现象存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步深入,中国于2005年推出了人民币汇率一揽子改革,人民币汇率越来越由市场因素决定。

  在2005年前后,美国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即人民币的低估以美国的就业岗位、出口和经济增长降低为代价,令全球经济出现了危险的失真,而使中国的出口飞速增长,使中国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说这种说法在2005年前含有一定合理性,那么2005年之后就有点无视现实了。

  首先,人民币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民币低估的空间越来越小。根据统计,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之后的10年,人民币汇率升值超过30%。其次,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不可能在一夜间完成,那样势必使中国经济陷于混乱进而累及世界经济。

  美国从来就认为人民币被低估。美国财政部对国会的货币政策半年报称,中国长期较大的贸易顺差、油价下跌、更高的生产力以及扩大内需都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应该进一步升值。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IMF长期来也一直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这就好像为美国的说法提供了权威的支撑。可是这一次IMF讲了公道话。

  然而,我们既不必对美国政府现在仍然认为人民币被低估的意见过分介意,也无须为IMF现在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公道话”感到过分高兴。人民币汇率改革是要走向市场化,是要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决定汇率,但是任何一种货币从来都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其汇率不是单纯地根据货币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它由多种因素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汇率变化是主权行为,无须他国参与。

  以人民币汇率的现状来看,既不能像美国要求的那样继续升值,也不能如IMF所说的就此打住。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严重,经济发展增速、出口增长以及生产活跃度都处于十几年来的新低,而美国经济正在复苏,美元走强,欧盟和新兴经济体货币都因贬值大获好处,从这个角度出发,以中国经济为基础的人民币也迫切需要作适当贬值,以利中国出口,以利刺激中国经济,以利配套货币宽松。

  但是,人民币贬值实际上是继续将财富从消费者处转移到出口商手中,因为干预推高了进口消费品的成本,同时使得中国出口商品更加便宜。为了让新兴产业尽快代替传统产业,为了扩大国内消费,中国经济必须让这种由消费者来补贴企业的模式发生反转,必须支持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升值而不是一定的贬值。因此人民币又不能完全听任市场贬值。

  当然,这一切不再由行政手段决定,而是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前提下,宏观调控、依据市场手段干预的结果。总之,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传统经济和新兴经济的衔接期,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的过程中,人民币贬值和升值可能随时转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的过程中一步步完成,而不是在国际金融压力下被动地推进。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