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需要漫长过程
2014-07-08

    

  中韩两国央行7月3日签署在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备忘录,两国同意致力于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继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澳元新西兰元英镑开展直接交易后,直接交易币种家族将再添新成员。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人民币仍以境内市场为主。中国应推动金融市场开放,让更多投资者有机会持有人民币资产。人民币目前在国际经贸交流中处于贸易支付这一低端阶段,应该朝着国际融资媒介功能发展,最终发展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在海外接受程度不够

   从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最新统计数据看,人民币是全球支付货币市场第七大货币,但市场份额仅1.62%;是全球外汇交易市场第八大货币,市场份额为2.22%;是全球贸易融资市场第二大货币,市场份额为9%。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目前没有实现自由兑换,结算和投资领域没有放开,还不是一个准国际化货币。即便人民币市场份额排在第三,但美元和欧元的比重远远超过人民币的比重。虽然人民币的增量很快,但存量不足。而且境外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没那么乐观。

  FX168财经集团高级金融外汇分析师魏军对本报记者说:“从身边的银行和企业界朋友的交流中,感觉人民币在国外的接受程度还不如港币,境外的货币流通过程中还是以美元和欧元为主。虽然人民币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但走向更广泛的国际市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国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来自美国,人民币仍以境内市场为主,境外头寸和利率互换市场的参与度很低。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业研究室主任曾刚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对本报记者说,在很多国家的经贸往来中,人民币主要起到支付结算的基础作用,未来成为金融投资、外汇资产和储备货币需要漫长的过程。人民币的境外接受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人民币和美元、欧元以及日元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打造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

  谭雅玲告诉本报记者:“中国没有选好货币走向海外市场的基本程序和路径。2005年的汇改没有成功,真正的汇率制度改革到今天仍没有完成。”

  “中国虽然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但有外汇市场吗?”谭雅玲反问大家。她说,老百姓要买外币是不允许的,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多年的改革只有“照葫芦画瓢”。人家说要走期货市场就推出期货,说要走债券市场就抓债券,找不到自己的特色。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只有将外汇市场创造好,才能促进中国金融和国际金融市场融合。

   谭雅玲认为,“我们走到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又往芝加哥走,这些都是别人的市场,不是我们自己的市场。在新加坡开设人民币离岸市场,新加坡当局提出条件让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两家竞争,这有些可笑。”

  在她看来,中国有上海这一最好的人民币在岸市场,有香港这一最好的人民币离岸市场。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特殊优势。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打造人民币在岸市场,把外国企业吸引到上海来。建设好在岸市场是推向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基础,最终要把人民币推向自由兑换。

  她认为,直兑的基础在国内。我们不能仅迎合外国的企业和市场需求,中国对外交往的目标和诉求是什么,中国企业和产业链需要得到什么,这是要考虑的。

  魏军告诉本报记者,近两年中国相继在境外地区建立人民币清算中心,这个步伐较快。从市场上看,实质性作用不大,主要是象征性事件。从企业和银行人士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认识还浅显,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曾刚表示,人民币目前在国际经贸交流中处于贸易支付这一低端阶段,应该朝着国际融资媒介功能发展,最终发展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应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让更多投资者有机会持有人民币资产。但这一过程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损伤。

  实体经济是人民币的支撑力量所在

  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最大出口目的地。数据显示,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2742亿美元,相当于韩美、韩日贸易额的总和。曾刚表示,中韩两国贸易往来增多,贸易量增大,企业间贸易结算过程中需要降低交易成本,规避汇兑风险,正是有这种需求,才有了现在的中韩货币直兑。

  中韩两国将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中方愿意在韩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争取在年底前完成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而且中方同意给予韩方8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

  魏军告诉本报记者,货币直兑对企业的益处很多。消除了美元可能给企业贸易往来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金融业提供跨国清算业务,对银行和企业的纵深要求更高。希望央行能进一步出台具体政策措施。

  曾刚则认为,金融工具的开发和金融市场化应以实体经济的需要为主。其他国家货币与人民币直兑制度的建立,都建立在双方经贸往来的需求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就是资本项目的过度开发,没符合实体经济的需要。“目前我国金融领域"走出去"的程度和大的贸易量相关,还没什么问题。”

  谭雅玲称,货币的根基在于经济,成为国际化货币的第一个指标是贸易指标。现在中国贸易对经济的贡献度在下降。只有贸易做得强大,才能去考虑投资和交易指标。目前第一个指标还没完成好,就想着货币要走向海外。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实体经济建设。实体经济是人民币的支撑力量所在,应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搞好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上。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