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上述措施也令处身纺织制衣供应链上游的溢达集团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为了确保溢达的可持续营运,溢达集团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调整业务规模、大幅削减运营开支及精简人员。我们更不得不做出最艰难、最痛心的决定,在今年7月底前陆续关闭下列工厂︰ 1、2020年4月30日,关闭奉化溢达的工厂; 2、2020年6月12日,关闭马来西亚溢达位于槟城和吉兰丹的两家工厂; 3·2020年7月31日,关闭毛里求斯溢达位于弗拉克的工厂。 溢达集团坦言,未来数月,公司将尽力确保所有受影响员工得到适当和公平的过渡安排。 奉化溢达服装有限公司位于奉化市岳林东路355号,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28日,注册资金200万美元,公司参保人数达562人,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服装、缝制品、服饰品制造、加工;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等。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学恒表示,中国国内的疫情影响复工复产,同时也 使 东南亚服装加工产业链面临 原料断供的情况, 加大短期 全球服装 供应短缺 程度,观察来看,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完善、研发与资本积累深厚,纺织服装供应链配套齐全,东南亚国家的成衣加工产业主要依赖从我国进口的纺织面料,而我国疫情影响企业开工间接,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的成衣供应,也导致了东南亚地区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材料短缺,传导效应可能导致当地原材料涨价以及订单交付延迟。 王学恒坦言,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面料出口金额增速高于服装出口金额增速,说明外移较为明显的为低附加值的服装加工环节,中国高附加值的面料生产能力仍具备较强竞争力。目前,随着成衣加工环节的外移,东南亚成衣生产制造国家主要依赖于进口我国的面料,再加工为成衣出口,服装生产制造形成了跨国产业链。从我国成衣出口金额分布中可以看到,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消费市场,而服装中间产品面料主要出口到越南。 观察来看,在服装主要消费市场中,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都出现疫情扩散情况,当地消费者对服装需求可能短期受疫情影响产生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预计因隔离措施的区别,海外不一定会出现和国内一样大幅度的客流下滑,目前尚未观察到品牌在海外因疫情关店的情况。同时我国也在尽力控制境外输入导致二次传染的风险。出口型企业可能面临外需减弱的压力,但预计压力主要传导至订单稳定性较差的中小企业,核心供应商稳定的交期和全球订单生产调配能力有助于品牌商应对世界不同市场的需求突变。 根据上市公司的新闻与公告,2月以来疫情导致鞋服生产企业普遍延迟开工,对品牌造成了一定的供应压力。位于中国的供应链复工在 2 月 10 开始,到 2 月底主要产能基本恢复,龙头供应企业如申洲国际在尽力弥补产能损失。部分企业反馈海外供应链正常,也有企业表示因中国供应原材料中断为海外生产基地造成交付压力。同时,由于意大利的疫情扩散,当地工厂也面临停产影响。 疫情对行业普遍造成供应短期中断, 但 此次疫情对全球分散布局并且原材料自主可控的品牌商与供应商影响最小。 东方证券研究员施红梅则判断,疫情对一季度各品类线上线下渠道形成了明显冲击,盈利的下滑将大于收入的下降。从跟踪的行业近阶段销售来看,3 月至 4 月初,终端零售逐渐恢复至去年同期的 7-8 成左右,其中运动服饰的回暖快于休闲等其他品类,考虑到疫情防控与消费者信心的恢复,预计年中左右零售有望逐步复苏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但海外疫情的蔓延引发的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会对中期行业消费产生一定的压制,行业间的优胜劣汰将加剧,此次疫情将倒逼龙头公司加快库存管理、运营效率、精准营销等各方面的改善提升,全渠道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更是进一步加快。 目前,溢达集团面料的生产主要在高明,再由高明输送到越南、马来西亚及桂林等各生产基地,这都与现时便捷的交通状况密切相关。特别是2019年春节(春季)后,结合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流程改善的车间在十如园区全新亮相。 在溢达集团桂林十如园区,以往生产一万纱锭,需要25-30名工人,现在只需要5-6个人。在自动化改造方面,溢达集团的探索一直走在行业前沿。以生产梭织衬衫为例,总共60多道工序中约80%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针织制衣自动化覆盖率也达到39%,衬衫生产线人员比峰值时减少30%,效率却提高40%,降低了成本,同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在业内人士认为,溢达集团这种加快构建智慧工厂的需求驱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包括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以及节能环保,一方面,在物联网技术愈发成熟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发生了高度的融合,为智慧工厂的实现创造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伴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绿色制造要求趋严等系列因素的倒逼,企业具备足够动力主动升级自动化生产装备,以此提升生产制造综合竞争力,在节能降耗前提下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首先,设备的技术需求提升为工厂自动化升级的直接动力。更高的生产效率催生性能更为优良的运动控制器、工艺设计更合理的软件方案的诞生;相互间关联的复杂生产线的大量出现对于透明化工厂与工业通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一家公司所拥有的工厂数量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延伸,其为自动化设备远程运维管理系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成长土壤。智慧工厂是制造业升级过程中自动化率提升至相当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其次,与东南亚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消退。自2008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速明显快于工业生产效率增速,尤其是2010年以来,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增速均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过去的人口红利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而逐步消失。 溢达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纵向一体化棉纺服装制造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纯棉衬衫生产商之一,作为一家传统行业里的不传统企业,期望通过自身的实践,推动世界工业与制造业的发展与变革。 溢达集团是“品牌背后的品牌”,是棉纺服装行业的“隐形冠军”。凭借在全球8个国家分布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建立起了涵盖棉花研究、纺纱、针梭织面料、制衣、辅料和零售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为Hugo Boss、Ralph Lauren、Nike、Tommy Hilfiger等时装品牌供应超过1.1亿件优质衬衫,同时也是苹果、亚马逊、无印良品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溢达亦在中国发展自己的时装品牌“派”和“十如仕”。 转内销、降价去库存,能否撑过“春寒”? 危机之下,不少企业纷纷采取自救措施,通过转向内销或寻求合作等方式来降低风险。在江浙地区,已有服装工厂修改产品版型,转向国内市场销售。而广州各大服贸市场,则通过直播线上售卖货品。还有部分企业以降价促销的方式来减少库存,回笼资金。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出台减缓外贸企业的损失。3月3日,河南省商务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该省下拨2亿元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三外”稳定生产经营。3月25日,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卜晓强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协会正在引导服装商户开展新型营销模式。 不过,开拓内地市场并不如想象中容易。部分中小服纺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前期投入大,具有一定转产难度,小企业难以承担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季节、风格等不同,国外订单和内销市场需求不同,原有的外销产品难以找到国内买家,而修改产品线又需要时间,目前面临较大挑战。 “现在消费还未完全复苏,市场需求较小,内销订单并不多。”杭州一家女装外贸人员表示,“受疫情影响需求下滑,国内服装企业同样面临订单‘荒’的情况,内销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2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下滑30.9%;虽然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增长了3.0%,但贡献增长量的是吃类和用类商品,穿类商品则下降18.1%。 此外,根据多家布料商的反映,部分急于出货的企业为了去库存采取低价销售的措施,导致目前市场正陷入恶性竞争,面料价格直线下降,亏本甩卖也难以销售出去,如此循环产业受损严重。 此前,商务部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现蔓延之势,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认病例,一些国家生产、消费等领域受到冲击,贸易活动减少,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外贸企业可能将遇到外需不振、订单减少等问题。 服装行业分析师、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看来:“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下半年,或将有一定的反弹,对冲部分损失,但也不能完全弥补。对企业而言,现在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对三四季度订货用料的准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业内认为,从目前看来,服装零售常态化可能要等到7月秋季订单生产。近半年内,纺织服装外贸仍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对于企业而言,现在能做的是保障现金流,努力去库存,确保正常收付款。 不少服装纺织人士也坦言,预计今年上半年行情难以好转,已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溢达集团官网)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