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专栏
中国人民币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德国法兰克福与英国伦敦先后与中国央行签署人民币清算和结算谅解备忘录,试图在本国建立起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巩固自身作为全球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伦敦、巴黎、卢森堡、悉尼等全球金融中心,在争斗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上展开激烈竞争,这也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及资金流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人民币在通往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之路上迈开坚实的一步。
受到诸多国内外因素影响,中国人民币3月中旬出现罕见的贬值显现,这加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给人民币投机者带来重创。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波动区间扩大至2%,可以预见,未来人民币自由波动将进一步加剧。汇率的频繁波动给投资者带来盈利机会,离岸人民币投资产品需求增大。外汇经纪商也因此不再“漠视”人民币,蜂拥推出美元兑离岸人民币交易。
英法德抢摊人民币离岸中心
中国央行与德国央行已签署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法兰克福将成为欧洲第一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自香港于2009年起成为中国第一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以来,全球和地区性金融中心间就一直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如伦敦、新加坡、巴黎、东京、卢森堡和吉隆坡等地,也都希望在人民币交易中分得一杯羹。加上中国已是世界贸易第一大国,跨境贸易额之中已有15%是由人民币结算,更使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在早些时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欧期间,中国已与荷兰、法国及德国签署了多项重要合作协议。其中,争取人民币交易中心,是欧洲各城市力争的项目。
中国与英国两国央行当地时间31日签署人民币清算与结算谅解备忘录后,中德两国央行却抢先一步完成此一协议签署,推动法兰克福成为欧洲第一个人民币交易中心。
专家表示,法兰克福是欧元区金融中心,且目前中、德两国贸易占中、欧贸易的三分之一,德国对使用人民币结算并且投资保值的需求十分强烈,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先天优势具备。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将使两国的金融合作推进一大步。
不止是巴黎、法兰克福及伦敦,卢森堡对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也十分积极。业界透露,去年10月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签署规模3500亿人民币的中、欧本币互换协议,幕后推手就是卢森堡。
此外,瑞士也希望借着中、瑞自由贸易协议,来动苏黎世成为人民币交易中心。瑞士银行家协会亚洲事务主管部门曾表示,欧洲需要有3至4个大的人民币交易中心,所以苏黎世也有机会。
人民币正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
阿根廷罗萨里奥国立大学宏观经济学教授Diego N. Marcos在接受《世界经济杂志》就人民币问题的专访时指出,今天,美元是全球第一大货币,而从全球市场与外汇储备来分析,人民币正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由于地缘政治与经济形势的存在,人民币比其他货币更加迅速地崛起。
在资金流动方面,香港、伦敦、新加坡和上海自贸区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滞后将会看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人民币不会对全球经济构成威胁,而且外汇储备十分巨大,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全球金融市场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Diego N. Marcos教授看来,如果人民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那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将成事实。
1、汇率必须相对稳定
历史上,人民币汇率有两个重要时期,邓小平改革开放到1993年,这是一个稳定的路径,长远来看,还存在与其它主要储备货币竞争的环境,第二,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率挂钩一篮子货币,最新的趋势,是让汇率自由浮动。
2、流动性
人民币必须保持较高流动性,这是关键。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经常账户赤字国家,美国能源进口来自中东,制成品来自东南亚,出口商倾向于储备美元,并投资美国国债或类似资产,从现在开始,美国开始有盈余并且赤字减少,也许,很快就会逆差转顺差,有两个主要的驱动因素:美国技术密集型创新过程持续,页岩油和天然气革命。
这将是一个机会,人民币走向国际的机会,美元的国外市场撤回了其货币,腾出了更多空间给新入供应商与流动性,中国也将有一个不太经常项目顺差,未来可能或有更多人民币国际市场。我们看到,全球越来越多贸易开始以人民币结算了,上海自贸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3、银行体系国际化
银行体系必须国际化,1997年后,香港回归加快了国内经济发展,尽管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出现了不稳定,但五家大银行依然非常稳定,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将可能会启动,利息、利率的套利将会通过,香港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全球40家央行准备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在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加深前提下,很多国家对美元的兴趣开始降低,或者直接将央行储备货币进行多元化管理。据香港《南华早报》,至少有40个国家央行准备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文章引述渣打银行的一份报告称,有至少40个国家的央行在中国的人民币上进行了投资,还有更多央行正在准备采取同样的措施。这个趋势在新兴市场以及发达国家同时出现,按照报告的描述,这些央行正在“向其他货币”靠拢,“很多央行正在把人民币加入自己的投资组合中”。
渣打银行在新加坡的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事务全球主管朱卡•菲尔曼(Jukka Pihlman)称,“至少40家央行在人民币中有投资,还有更多央行也准备这么做。这使得中国大陆的货币走在一条甚至在能够全面自由兑换之前就具有储备货币状态的道路上。对很多央行来说,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已经以某种形式存在,它们对此足够满意,才会开始在这种货币上进行投资。”
美元依然是全世界最被广泛持有的储备货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结束的时候占据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接近33%。不过这个比例相比2000年时候的55%已经大幅度减少。新兴市场国家储备中的“其他货币”比重相比2003年增加了接近400%,而发达国家的这个类别货币的增长速度也有200%。
菲尔曼说,“越来越多央行正在把人民币加入到自己的投资组合中。”他强调,“因为很多央行已经在其中有投资,人民币实际上已经是事实上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甚至在能够完全自由兑换之前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储备货币。”他强调,那些可能在未来增加人民币持有规模的央行应该是那些“与中国有紧密贸易关联”的国家,还有那些外汇储备规模相对较大,出于回报相关的理由需要对其进行多元化的国家。
人民币双向波动对外汇经纪商更具吸引力
今年3月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与以往大幅升值形成鲜明对比,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交易区间扩大至2%,这暗示人民币未来面临更多双向波动的机会,由此外汇经纪商等市场参与者已嗅到这股潜在的“商机”—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有助于吸引亚洲乃至全球投资者进行人民币外汇交易。
全球知名零售外汇经纪商可以盯准越来越多来自亚洲的潜在外汇市场交易者,显然这将增加营销工作效果,该地区潜在客户是其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此,这些外汇经纪商不断推出离岸人民币交易产品。
为了招徕客户和丰富现有交易产品,进入2014年后,福汇集团(FXCM)、丹麦盛宝银行(SAXO)、IC Markets、ActivTrades、Mayzus及LAMX等全球知名外汇经纪商相继推出美元兑离岸人民币产品。毫无疑问,在国际支付中人民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客户提供人民币交易的经纪商也在不断扩大。此前,嘉盛集团(Gain Capital)、万达(OANDA)、Easy-Forex、Alpari UK及FXDD等向中国或境外的客户提供美元兑离岸人民币交易。
人民币的波动幅度扩大,对于这些经纪商而言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盈利空间,而中国交易者数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促使经纪商重视并加快推出离岸人民币交易,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人民币双向波动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得中国政府减少了热钱流入。考虑中国具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即使我们观察某种流动性紧缩,这对于中国央行来说也不会是个问题。中国产品出口大门的打开,一直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将会停止这一势头。
零售外汇交易商因为低波动性,而使得他们长年不关注人民币。如今,随着人民币波动性加大,历史性的关键机会已经开始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给外汇经纪商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在该地区为潜在客户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并打破亚洲客户现在可以使用亚洲最重要的货币进行交易的传闻。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日子现在已经结束了,而对传统的欧元兑美元来说,新的美元兑人民币正在逐步开放。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