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追踪
2008年7月9日,世贸组织公布《2007年下半年全球反倾销情况》报告。根据该报告,2007年7月1日~12月31日,共有14个世贸组织成员启动101起反倾销调查,比2006年同期(109起)下降7%。其中,发达成员启动45起,同比增加14起;发展中成员启动56起,同比减少22起。 在14个成员启动的101起反倾销调查中,印度位居首位(31起);其次是美国(24起);位居第三的是韩国(10起)。此后依次为欧盟(9起)、巴西(8起)、土耳其(6起)、阿根廷(5起)、泰国(2起),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墨西哥、秘鲁和南非均为1起。在上述14个成员中,2007年下半年,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埃及、欧盟、墨西哥和泰国的反倾销新立案数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印度、土耳其、美国则有所增加。 在世贸组织成员启动的101起反倾销调查中,涉及机械设备类的产品位居首位(23起);其次是化工产品(18起);位居第三的是纺织品(11起);位居第四位的是贱金属(10起)。在23起涉及机械设备的反倾销案件中,印度共启动16起,位居首位;其次是阿根廷(5起);位居第三的是美国(2起)。 据世贸组织统计,2007年下半年,共有13个成员对58起反倾销案件采取最终措施,同比减少8起。其中,发达成员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为13起,同比减少8起;发展中成员为45起,与2006年同期持平。 在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58起案件中,印度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位居首位(16起),是2006年同期(8起)的2倍;其次是巴西(8起);中国和欧盟并列第三,均为7起。此外,哥伦比亚4起;阿根廷、新西兰、土耳其和美国均为3起;哥斯达黎加、埃及、以色列和泰国均为1起。2007年下半年,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印度、新西兰和泰国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中国、埃及、以色列和土耳其则有所减少;阿根廷、欧盟和美国与2006年同期持平。 在58起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中,涉及化工产品的位居首位(23起),占比39.7%;其次是机械设备(12起);位居第三的是纺织品(4起)。在23起涉及化工产品的反倾销案件中,中国位居首位(7起),其次是欧盟(6起),位居第三位的是印度(5起),土耳其和美国并列第四(均为2起),埃及1起。 中国仍是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者。在世贸组织成员启动的101起反倾销调查中,涉及中国产品的案件数位居首位,为40起,比2006年同期(39起)增加1起;其次是韩国和泰国,均为8起,2006年同期分别为6起和3起;位居第三位的是欧盟,为6起。此外,马来西亚5起;美国4起;印尼、俄罗斯和阿联酋均为3起;印度、中国台湾、土耳其和越南均为2起;澳大利亚、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波黑、巴西、加拿大、多米尼加、伊朗、以色列、日本、墨西哥、新加坡和斯里兰卡均为1起。 在58起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共26起,占比44.8%,同比增加4起;其次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均为4起;位居第三的是马来西亚,为3起。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