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青蒿素国际需求下降 价格跌幅达80%
2009-02-27

青蒿素国际需求下降 价格跌幅达80%
重庆7家青蒿种植生产企业已有5家停产或转产,青蒿素主要生产商诺华称将大幅减少原料采购量。

在经历价格从最高8000元/公斤暴跌到目前的1300-1500元/公斤后,青蒿素这一曾被视为药企赚钱利器的香饽饽正面临尴尬的前景。2月25日,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青蒿素制剂的主要供应商,占有80%市场份额的跨国药企诺华公司透露,今年的青蒿素原料采购量将大幅减少。
诺华今年无心采购

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告诉记者,其实去年在中国的青蒿素原料采购量就达到了55.5吨,当时就可满足两年需求用量。“今年公司仍会继续采购,但数量肯定不会太大。”虽然他婉拒透露具体的采购数字,但言下之意表明,国内过剩的产能和库存,以及青蒿素价格面临继续下跌的风险,已让诺华提不起加大采购的兴趣。
据悉,诺华去年就以低于成本价向非洲等疟疾肆虐的发展中国家供应了7370多万/人份的复方蒿甲醚。按照测算,20吨青蒿素可以生产6000万/人份的蒿甲醚药品,按去年诺华的蒿甲醚药品供应量估计,诺华今年采购的原料数量不会超过30吨。
仅两家企业还在生产青蒿素
而在我市,前两年一拥而上生产青蒿素的药企同样暗地叫苦。市经委的调查显示,截至目前,重庆原有的7家青蒿种植生产企业中,已有5家停产或转产其他药品,仅华立等两家企业还在继续生产。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院长钟国跃就透露,杀入青蒿产业的除了华立药业外,还有大方农业、金涪生物、南海药业、恒星生物、彼迪正天生化等多家公司。但据记者了解,现在华立的青蒿素官司仍未了结。
“做青蒿素早已无利可图”
大部分企业停产,青蒿的种植面积也在急剧下滑,去年重庆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占了全国面积的近40%,而目前已迅速缩减到不足5万亩。
我市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青蒿素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青蒿素国际需求下降导致价格下滑,是大部分企业无法赚钱的原因。据称,青蒿素从2004年最高时的每公斤8000元,到2006年的每公斤3000元,目前更跌到了最低每公斤1350元,跌幅超过80%。蒿草的收购价也从最高时的12元/斤下跌了超过60%,而业内公认的生产成本价是每公斤2000元,“做青蒿素早已无利可图。”
据悉,目前我市已在着手进行青蒿产业的未来发展扶持调研报告,计划将加强青蒿素生产的规范和发展,同时力争加大青蒿素出口建设。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