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从产品毕业到行业毕业,最终我们实现了国家毕业,因此整体上基本从欧盟单方面给惠的名单中剔除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解读新普惠制 普惠制是“普遍优惠制”的简称,是指发达国家单方面对从发展中国家输入的制成品和半成品普遍给予优惠关税待遇的一种国际贸易制度。欧盟普惠制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免除或降低它们出口到欧盟市场的商品关税。这项由欧盟于1971年建立的普惠制度,约10年调整一次,受益国和地区多达178个,中国和印度曾是最大的受益国。 据了解,在新的普惠制下,大约有7200种商品可以享受优惠税率。比如,斯里兰卡出口到欧盟的产品95%以上获得了零关税待遇。而泰国虾和印度纺织品与服装进入欧盟的关税税率,由12%分别降至4.2%和9.5%。 但新的普惠制对于中国来说却未必是一个好消息。根据欧盟新普惠制的规定,普惠制受惠国的任何一种产品如果在欧盟的市场份额超过15%,就将失去普惠制待遇,纺织品和服装的“毕业门槛则更低,仅为12.5%。由于产品在欧盟均占有较大份额,因此中国纺织、家电等十六大类50章产品全部从欧盟实行的普惠制待遇产品类别中被剔除,只剩下十一大类44章产品继续享受普惠制待遇。 “目前我国仅有汽车行业、重化工行业、精细化工产品以及农产品个别领域仍然享受普惠制待遇。”李刚说。 实际上,欧盟普惠制曾给中国许多地区和行业带来过实惠。据了解,2005年,普惠制让出口欧盟的江西产品享受了不少于2000万美元的关税优惠,而据江西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估算,随着新普惠制的实施,优惠将大幅缩水。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出口大省浙江,据悉,浙江产品将无法继续享受高达28.5亿元的优惠关税。 对于在欧盟的市场份额超过30%的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来说,这一类产品也全部从普惠制中“毕业”,关税由平均9%上升至12%,中国企业每年为此付出超过1亿美元的代价。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玩具分会也表示:“欧盟从我国进口玩具的关税将要在原来5%左右的基础上提高大约3%。”在一份报告中,该分会不无忧虑地指出:“上涨关税中的大部分将无疑会由进口商通过压低进口价等方式而转嫁给我国出口企业和生产企业分担。因此,对我国有关企业来说,在遭受油价、塑料和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应对严格的安全和环保等要求所导致的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又将要面临因失却普惠制待遇所引起的价格压力。” 冷静看待普惠制变脸 “普惠制只是一种照顾性条款,中国整体退出照顾行列是正常的。”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屠新泉教授说。在他看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很多中国产品已经占据了欧盟的主要市场,因此无法享受欧盟普惠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企业毕竟不能单纯依靠有关国家给予的优惠,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身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真正成长为靠实力生存的市场竞争主体。 李刚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欧盟的给惠方式是用来照顾最不发达国家的,而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转型阶段,正在向重化工业化迈进,原有的轻工纺织类产品已经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将中国剔除出享受普惠制待遇之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出于公平竞争的角度。“欧盟给我国保留普惠制的产品将越来越少。”他表示。 李刚还指出,根据欧盟新普惠制的条款,我国十六大类50章产品全部毕业,意味着中国不仅是产品“毕业”、行业“毕业”,国家也基本上“毕业”。“产品、行业和国家三个层次均已毕业说明我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 根据欧盟新普惠制,我国出口欧盟的大部分工业产品将面临关税的提高。然而屠新泉坦言,这些产品受关税的影响将会很小。“现在欧盟的平均关税本来就很低了,因此即使我国产品享受不了普惠制待遇,也不会受到剧烈的冲击。”他说。李刚反而提醒中国的广大企业要注意反倾销和非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因素,“他们比关税的影响要大得多。” 不过对于一些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企业来说,本来竞争就日趋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现在取消普惠制,处境会更加艰难。屠新泉为此建议:“有些企业要做好准备和调整,如果不能适应普惠制取消带来的变化,可以考虑退出欧盟市场,或者将‘毕业’的产品出口到其它给惠国市场,以避免‘毕业’机制对产品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 “走出去”战略也是应对欧盟新普惠制的重要方法。玩具分会在为会员企业制定应对策略的时候,还特别提到实施“走出去战略,赴境外投资建厂。该分会表示,欧盟对其他不发达国家仍实施普惠制优惠政策,因此可把部分玩具转往在这些国家加工生产,然后再出口到欧盟或其他与建厂所在国家签有关税互惠协议的国家或地区,从而有利于我国玩具利用普惠制巩固欧盟市场,也有利于借道拓展其它新兴市场。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