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不断完善交通体系 建设物流旅游双“高地”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平潭通过不断完善交通体系,构筑对台物流主通道,搭建台湾商品登陆“第一窗口”,与此同时,依托逐渐便利的交通条件,深耕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文化康体、物流贸易成为平潭的两大特色产业。
深耕港口
构建对台物流主通道
11月1日起,“双十一”电商节活动正式开启,平潭仓迎来了“双十一”首波订单高峰期。时下,平潭跨境电商园的1号保税仓内,正是一年内最忙碌的时候。
据介绍,今年的“双十一”首波活动,平潭单量较往年明显提升。面对突然激增的单量,依托升级的仓储流水线设备和工作人员合理调配,平潭早已做好准备。
平潭仓“双十一”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潭多年来在对台物流通道上的苦心经营。五年前,实验区仅有3条对台客滚航线,货运能力有限。如今,平潭拥有2条对台货滚航线、2条对台集装箱航线、2条小三通航线,对台航线总运力约1000个标准箱,平潭对台物流主通道已初步形成;对外贸易年均增长48.7%,出口额年均增长68.9%,进口额年均增长36.3%。2020年,平潭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直购出口、海运快件货值均突破1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30亿元。今年1-9月份,平潭进出口额达147.9亿元,同比增长90.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其中,“空运速度、海运成本”成为平潭口岸物流的显著优势。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拓展新的业态,随着新运力的增加,将深入拓展两岸海空联运的通道,持续完善平潭集货仓的服务,让更多的货在平潭集中,让更多的货从平潭口岸进入台湾。”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信禄说。
完善路网
打造“交通+旅游”优秀示范
海上物流通道的建设只是平潭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的一部分。近年来,平潭不断完善陆路交通,岛内二级以上公路增至162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初步构建了“一环两纵三横”岛内主干路网。日益织密的路网,不仅便利了群众,服务了产业,更激发了平潭潜在深闺的旅游资源。
今年10月,平潭“苏平旅游公路”获评“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这条由南岛路、北部生态廊道组成的公路,串联起生态岸线、海蚀地貌、海岛渔村和遗迹古景等旅游资源。“这条旅游路突出交旅融合,形成交通为旅游服务、旅游为交通提质的良性互动。”实验区路长办高级工程师郑流强说。
通过这一旅游公路的建设,平潭北部的旅游资源被串珠成链,沿线多个村落建起了多家民宿,乡村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现在村里差不多有56家民宿,村里的旅游从业者越来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苏平片区岱峰村世境西岸民宿管理员方境苓说。
这仅是平潭交通赋能旅游的一个成功案例。五年来,平潭建设的包括北部生态廊道、南部生态廊道等多条生态旅游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大大盘活区域的旅游资源。平潭越来越多的路成为网红打卡点,不仅带来越来越多的人流,也书写着实验区发展的新风貌。
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交通基建处副处长魏赟表示,平潭着力探索农村公路高质量建设带动沿线乡村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方法。一是让资源“动”起来,在生态廊道沿线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民宿、餐饮、文创等乡村旅游业态,让社会资本发挥脱贫致富的“引路人”作用,并策划了“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教育”等多种业态,引导村民进行业态开发打造;二是让商机“多”起来,通过对沿线特色村落进行统一规划,随着道路建成,吸引各地游客慕名打卡;三是让村民“富”起来,通过发展特色业态,带动沿线旅游村落经济,统一规划发展乡村民宿和海渔体验等新型旅游业。
(平潭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