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在业内人士看来,外贸环境的巨变和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必将推动皮革产业健康发展,皮革企业只有将重心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才能最终获胜。现在皮革企业的生存压力很大,企业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和环保标准才能生存下来。因此,高档化和绿色环保,是我国皮革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面临这个产业创新升级的浪潮,皮革企业得生存状况可谓大相径庭,某些皮革企业的利润已经达到历史最低,甚至出现零利润的情况,生存状况日益恶化,可是也有皮革企业依然走在行业前沿,皮革产品贸易进行得如火如荼,原因何在? 俗话说: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皮革企业们之所以在困境面前反映各一,主要跟企业是否审时度势,是否居安思危,是否技术创新有关。如果皮革企业早些重视技术创新、重视环保、安全,而不是在污染严重化、技术壁垒出现时才开始抱怨、开始转型,如果时刻关注产品技术的发展,时刻准备着科研,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那么就无所谓困境、壁垒了。可见,皮革行业的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可喜的是,我国各地的革企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为之努力。辛集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之一。 追溯辛集的皮毛从业史,可用“溯于商、起于宋、兴于明、盛于清”概括。“比干制革广川郡,回龙镇(辛集)上买轻裘”,这句广传于河北的民谣道出了辛集皮革业的远古底蕴。据《清志》记载,“辛集一区,素号商埠,皮毛二行,南北互易,远至数千里。”在历史上就享有“辛集皮毛甲天下”之美誉。 近年来,按照“发展生态皮革、绿色皮革,延长链条、开发品种、创优品牌、开拓市场”的思路,辛集市积极引导皮革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方略,并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对皮革进行脱毛、鞣制,是所有制革生产企业的前期工序,也是制革行业污染最重的环节。然而,东明牛皮制革有限公司通过应用超载转鼓保毛脱毛法及浸灰、铬鞣废水循环,使用节能环保新工艺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今年7月份,东明牛皮制革有限公司又从意大利引进了一套皮革伸展设备,应用该设备仅40分钟就能使皮革从湿皮变成干皮,而原先的生产线完成这一过程则需要5个多小时。公司综合办主任穆志云介绍,与传统皮革生产相比,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不仅大大改善了制革生产环境,还有效提高了皮革质量。 为了彻底解决皮革业的污染问题,辛集市政府采取了集中治污、统一管理的策略,将制革企业全部搬进制革工业区,建立了企业初级治理、园区专业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治理的三级污水治理结构,成为全国唯一实行集中治污、统一管理的制革基地。为了确保将制革污染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辛集市在制革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污染治理工作谋划在先,使项目从建设开始就控制在环保要求范围内。同时,辛集市坚持不断改进治污技术,及时学习借鉴国内外治污经验,使治污始终保持在先进水平。 提高质量,争创名牌产品。在狠抓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档次的同时,辛集市为使皮革产品在市场上保持旺盛的竞争力,还制定实施了《辛集市皮革制品企业标准》,目前,该市已有3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9个品牌的皮装获准佩挂“中国真皮标志”,4个品牌的产品获准佩挂“中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 “束兰”牌皮装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裘皮衣王”,“佰立特”、“伊鹿奇”牌皮装荣获“国家免检产品”,“西曼”牌皮装连续荣获“中国十大真皮衣王”,14个产品荣获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称号。同时,该市还多方筹措资金,在中央电视台及产品主销区的地方电视台展开长期的宣传攻略,进一步在国内外唱响了辛集皮革这一区域品牌。 辛集皮革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该市城市功能不断健全,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产业优势不断提升,辛集的吸引力、承载力都将不断增强,优良的发展载体和硬件平台,势必会将辛集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皮革皮衣之都”。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