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欧元区国家出口市场正受到逐步的侵蚀。2月19日,欧洲统计局(EUROSTATA)公布的欧元区去年12月的贸易收支统计表明,欧元区国家2003年出口出超额已收缩了26%,只有725亿欧元。这是欧元区国家出口大幅下降造成的,去年欧元相对美元升值达20%,使欧洲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大不如前。2003年前11个月,欧元区国家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10%,总值为1530亿欧元;对日本的出口也下降了7%。但另一方面,对其它一些国家的出口却有了巨幅的增长,如对中国的出口就增加了17%,达到317亿欧元,超过了对日本的出口(284亿欧元)。中国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按理人民币兑欧元应有大幅贬值,但似乎这并没有对中欧贸易产生丝毫的影响。欧洲国家甚至在对华贸易上减少了赤字。欧洲企业,特别是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了7%的份额,这使得它们得以从这个亚洲巨人的飞速发展中获益非浅。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变化影响由于双方贸易额的发展而变得不明显。当然由于欧洲各国对华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性,各个国家会有不同的感受。德国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最大受益人。 2003年,欧元区国家的出口达到创纪录的6616亿欧元,出口顺差也达到了1293亿欧元,难道他们就没有收到实际的效益吗?但事实并非如此,意大利就声称他们的商品出口顺差事实上是下降了,从2002年的顺差172.92亿欧元下降到了2003年的82.49亿欧元。法国也是一样,其贸易顺差减少了40亿欧元,其出口总额为3180亿欧元,下降了3%。 因此可以说去年欧元区出口市场虽没有大幅滑坡,但还是有所萎缩。法国兴业银行的欧洲经济学家VERONIQUE RICHE FLORES认为:“欧洲企业想要完全弥补由于汇率影响带来的出口市场的损失是根本不可能的。2003年的市场损失实在是太剧烈了……”据估计,2003年欧元区的市场损失率为1.8%,2003年则达到了6.4%,这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据信,如果欧元兑美元汇价突破了1:1.40,欧元区国家的出口市场损失率将达7%。 另外,全球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中国按照美国的要求突然改变货币政策,将在中国,乃至全球引起金融灾难。香港摩根斯坦利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ANDY XIE在其所做的一项研究报告中认为:“在一个投机气氛浓厚的国际金融市场中,任何影响到人民币(元)的突发性变化都会引发国际汇市的疯狂炒做。”他解释说:“考虑到美国积压的大量资本和长期受到抑制的利率,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招致严重的金融危机。”也就是说(美国)投资者将大量转向中国。亚洲太平洋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 ASIA PACIFIC)总经理PAUL COUGHLIN认为,中国脆弱的金融体制将无法应对一场金融狂潮。他最近在北京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如果人民币实行自由浮动汇率,中国的银行系统将无法控制局面。它将影响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