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欧盟的经济与美国对比相形见拙并逐步拉大了距离。特别是德国的经济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非但没有起欧洲经济的火车头作用,反而明显地拖累了欧元区经济的发展,更严重的是至今仍然不见光明。 欧盟领导人在2000年的里斯本首脑会议上通过的《里斯本战略》,承诺加快经济改革、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欧盟在2010年之前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实体。但实际的情况是,在关键领域的各项改革几乎毫无进展。 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美国经济走势飘忽不定,对伊战争在即前景扑朔迷离的大环境下,欧盟的政治家们意识到,欧盟内部的经济改革至关重要;尽管非常艰巨,但如不改革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近来欧盟领导层与各成员国政府就经济政策的调整不断磋商以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 一、 经济政策调整的基本框架 著名的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在总结欧盟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竞争力逐步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国民经济的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使用不当。欧盟是集中力量维持现状,但并不能如愿。相反美国却把资源用于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和提高效率。 从目前的情况看,欧洲各国的决策机构也意识到上述问 题,因此现在提出的经济改革方案在产业政策方面的措施大体上是:逐步减少财政补贴、促进传统产业更新、大力培育高新产业。 1. 减少财政补贴促使无竞争能力的行业逐步退出市场 欧盟2001年度的财政补贴支出高达947亿美元。其中对工业生产、煤炭和服务行业的补贴占44%,对农业的补贴占39%,渔业占10%,运输业占7%。从行业来看对农业的补贴最多,为369亿欧元。2002年欧盟的财政补贴约为1000亿欧元。欧盟对农业的巨额补贴已成为新一轮WTO谈判的巨大障碍,甚至连同样强调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的美国也反对欧盟目前对农户过于宽松的补贴办法。迫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力,1月27日欧盟外长会议批准了拟向世贸组织提出工业化国家把农产品的关税降低36%,出口补贴减少45%,农业补贴下调55%的建议。欧盟确定的另一个重点是减少对煤炭工业的补贴。2001年仅德国对矿井的直接补贴就达40亿欧元。欧盟规定到2005年德国的这种补贴必需减少到27亿欧元。 欧盟减少财政补贴的内部原因是捉襟见肘的财政预算已不堪承受如此重负;如不收敛,东扩后新入盟的东南欧国家享受的补贴面会更广,欧盟财政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其外部原因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单靠财政补贴已无法抵御激烈的竞争。以德国的煤炭为例,2002年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吨30美元,而德国自产煤炭的成本价格每吨将近150欧元。面对如此巨大的价差,仍然靠财政补贴维持本国的生产已得不偿失。 2. 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以IT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机械制造、化工、汽车、冶金、纺织等在工业革命中起中坚定作用的产业被称为传统产业,有的甚至已成为夕阳工业。欧洲是传统产业的发祥地,至今仍具有很强的实力,但也面临如何顺应新经济时代潮流的问题。在总结近年来与美国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欧盟对工业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目前的重点是化学工业和纺织服装行业。在欧盟化学工业政策新的白皮书中拟定,把3万种生产原料列为有潜在危险,其中的1350种定为对人体有害。欧盟的出发点一方面是考虑到环境保护以及人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是促使把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的化工基础产品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欧盟的化学工业能集中精力开发生产高新产品,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欧盟的纺织服装行业因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具有价格优势而面临结构性挑战。欧盟的因应对策是鼓励并从关税上采取措施,以利于欧盟厂家把劳动密集型的一般性生产转移到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去,把欧洲作为设计、深加工和销售中心。 3.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依靠发展高新技术和IT产业推动其经济快速增长。但欧盟各国当时对此未引起高度重视,致使在新经济领域至少比美国落后十年,且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革乏力,产业结构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趋势,这是欧盟经济落后于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使企业能适应21世纪的全球科技竞争,欧盟决心重点扶植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航天科技、纳米技术、新材料和微电子等六个高科技领域的研发,使欧盟国家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并力争在其中的一些领域能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正在执行中的第六个《科技发展与研究框架计划》(2003-2006年)以及“尤里卡计划”的目标是提高竞争力和谋求可持续发展。预计其中的一些重点项目在今后几年完成后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欧盟经济政策调整对我向德出口的影响 欧盟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对其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并将折射到进出口上。德国是我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自98年以来双边贸易额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因此借欧盟经济政策调整之机,研究其对我向德出口的影响,以趋利避害增加我对德出口的后劲。 1. 我煤炭对德出口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德国政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迫使欧盟在去年6月同意其将对煤炭的补贴延长到2007年,最多至2010年;而没有政府的补贴鲁尔地区和萨尔州的煤矿只能关闭。德国2001年无烟煤的进口量是3930万吨,占需求的55%;2002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随着政府补贴的逐年减少,德国煤炭的进口会将不断增加直至基本上依赖进口。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去年的产量近14亿顿,其中无烟煤约10亿吨。但我国去年出口到德国的煤炭仅有26万吨,总金额915万美元,仅是德国进口煤炭的一个零头,这与我国煤炭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据了解,影响我国煤炭出口的关键是运费问题,尤其是从产地到港口的陆路运输和集港费用。目前德国的煤炭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南非。从运输距离来看与从我国进口大体相同。因此我有关部门对此应给予重视,似应摸清这两个国家运费具有竞争性的原因以及我方降低费用的潜力,并研究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我煤炭出口的瓶颈问题,使我对德煤炭的出口能有根本性的改变。 2. 我化工产品的出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欧盟此次化工政策调整的特点一是要对原材料和产品的化学成分重新进行注册和鉴定,否则不允许进口和生产。据欧洲化工行业协会估计,这将涉及欧盟约36000家企业和高达70亿欧元的鉴定费。我国向德国出口的化工类产品主要有抗菌素、合成有机染料、人造纤维、金属氧化物等。其中的大部分产品可能会被欧盟化工新政策所涉及,另外还会有一部分虽非化工产品但含有化工产品附加物,如家具的涂料,也有可能会被涉及。因此我有关机构和生产企业应认真研究并有所准备,否则欧盟新的化学工业法规生效后,我们的产品随时都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欧盟化工新政策的另一特点是明显地提高了环保标准, 将使不少企业因无法承担为环保达标而需要投入的高额费用不得不停产。据德国环保专家估计,仅德国就有可能减少15万个工作岗位。这对我国的化工行业应该是个机遇。一方面德国的生产厂家会在国外选择新的生产基地,如BASF正与我东北制药总厂洽谈合资生产维生素,预计投资1.5亿美元。我国化工医药企业应密切关注此事,积极争取德方把一些具有发展前景,我方又有一定基础的项目转移到中国生产加工,使我国能够逐步成为全球化工医药基础产品的世界生产中心。另一方面德国许多化工产品需要增加或完全从国外的进口。我国目前和德国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BASF、BAYER等 已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可以欧盟化工政策调整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并使上下游产品相互配套形成链条式的生产关系,以保证我化工产品对德出口的稳定性。 3.利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拓展商机 二月中旬,欧盟在北京进行第六个科技框架计划第一次公开招标。招标的项目有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航空航天、食品质量和安全、新材料等,覆盖了众多科研领域,总金额达50亿欧元。 由于“合作研究、成果共享”是欧盟科技框架计划的原则之一,因此这不但对我科研机构而且也对我国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都是个难得的机会。实现我国外贸出口到2020年翻两番的目标,关键是大力培育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要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从扩大出口的战略高度去考虑与欧盟在科研领域的合作。 21世纪前20年将是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为核心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据估计到2010年全世界纳米技术和相关产业产值将达到14400亿美元。因此美、日、德等国都加大了对纳米研究的投资力度并为抢占市场做出了前瞻性的考虑。我国的纳米研究应该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十五规划期间每年投资5亿元人民币。我国纳米研究的重点偏重于纳米材料,而德国重视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因此中德两国在纳米研究方面进行合作具有互补性。更重要的是如果这种合作建立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但有助于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而且也有利于产品进入欧洲这个成熟的市场并规避欧盟的技术壁垒。 中医药向德国出口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甚至于德卫生部对这个议题都不感兴趣。根据当前德国和欧盟的实际情况,中医药对德出口的突破口可考虑从科研合作做起。德国目前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是欧盟科研规划中的重点,拟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和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建成德法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应当鼓励和推动像北京同仁堂中药集团和深圳的三九企业集团这些有实力的中医药企业参加其中的研究项目,以便相机把我国在中草药治疗癌症、艾滋病等世界性医疗难题的成果融入其中。一方面可以提高疗效,另一方面是用事实使思想僵化条条框框过多的德国人能对中医药认同。此外,共同的研发还有能解决对中药成分确认这个进入欧盟市场最棘手的问题。 总之,把与欧盟的科研合作同我扩大出口和“走出去”战略通盘考虑在当前不失为一个良策。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