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据报道,4月初,美国、欧盟相继提出将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采取“特保”措施。记者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欧美设限使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陷入进退两难境地,而与此同时,设限对欧美的零售商和原料生产商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并将影响到欧美在中国投资的纺织服装企业。因此,专家指出,在寄望于中国与欧美启动国家之间磋商机制的同时,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在欧美尽可能组织起广泛的反贸易保护主义阵线。 欧盟委员会4月6日公布了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实施“特保”措施的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服装类产品设立预警区,一旦进口数量进入预警区,欧盟可能采取“特保”措施,对从中国进口纺织产品进行数量限制。此前的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也决定自主启动对从中国进口的棉制袜子、棉制针织衬衫等3种服装产品的保障措施调查,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重新实施配额限制。 欧美为何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3个多月之后就启动预警设限机制,这一设限是否合理,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和中国纺织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欧美自身的纺织服装相关产业以及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格局又将产生怎样的震荡,记者就此进行了调研。 --量增价跌: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欧美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中国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被压抑已久的中国纺织品生产能力在2005年初得到了放量释放。 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向美国出口服装达到6.5亿美元,较2004年同期增长了147%;向欧洲出口服装达到7.8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8%。而根据美国商务部4月1日公布的数据,在今年前3个月里,美国对中国的棉织衬衫和裤子进口分别达到7830万件和7410万条,分别同比增长了1258%和1521%。 然而,这一放量增长是以价格下挫为代价的。山东省外经贸厅贸发处处长吕伟分析说,以美国设置预警的三种产品为例,今年前两个月,山东省对美出口分别同比增长了246%、549%、520%,但与此同时,价格却分别同比降低了28%、39%、31%。 江苏省纺织集团总工程师林厚馀认为,原有的配额体制严重扭曲了世界纺织品贸易,压抑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而一体化使贸易扭曲得以消除,高价出口配额的取消必然导致成本下跌、产品竞争力增强,纺织品出口在一定时期内“量增价跌”是正常的。但从中长期来看,受原材料供应、电力、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种增长不可能长期维系。从2001年已经取消配额的18个类别的纺织品出口分析,在2002到2004年3年间,大致经过了“增长-增幅减半-平稳”的过程。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幅度在3年之内将会逐渐回落,欧美仅仅凭借取消配额之后3个月的进出口数据对中国设置预警是不合适的。 就在欧盟委员会公布针对中国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的当天,世贸组织总干事素帕猜在接受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若要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和服装采取限制措施,最好等到今年上半年以后或到今年年底,那时的进口量就会比较准确。因为去年年底有一部分订单推迟执行,以致于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进口申请量激增的局面。 素帕猜还指出,“特保”措施是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做出的一个承诺,但这并不能在局面尚未清晰、双方尚未磋商的情况下突然采取。现在欧盟确实遇到了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可以讨论是否使用这个措施,但不能单方面行动。 --进退两难:中国企业限入矛盾心态 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自营进出口企业,也是纺织大省山东第二大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公司总经理杨卫东说,即发集团三年前开始进军欧美市场,现在对欧美的出口占公司出口总额约10%。今年第一季度,即发集团对欧美的出口增长了约20%,与集团整体出口增幅相当。而这个增长幅度,是即发集团在充分考虑欧美市场风险的情况下实施稳健出口措施所致,否则增长幅度可能是200%乃至更多。杨卫东还告诉记者,欧美设限的消息传出后,一方面,公司对于是否继续从欧美接单处于举棋不定、进退两难的状态;另一方面,公司接触过的一些欧美客户已经开始把定单转向印度和巴基斯坦等非设限国家。 即发集团的心态只是中国纺织品出口大户心态的一个缩影。深圳华丝公司董事总经理也表示,目前企业已经开始接下半年定单,由于对美国和欧盟会具体采取什么措施来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尚不明朗,企业对于接不接定单、怎么接定单以及出口价格的制定感到非常头疼。 据吕伟介绍,事实上,在3月1日举行的华东地区纺织服装出口交易大会上,这种状况已经初露端倪,一些来自欧美的客户下单呈现出短期化和小额化的特点。然而,对于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而言,欧美选择在4月初宣布采取进口预警措施,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4月15日在广州召开的广交会。 广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影响范围最广的展会,其成交额占中国每年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1/3。在本届广交会上,面对欧美的调查,不敢接单成为很多企业的普遍心态。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根据商会初步调查结果,不少参展企业已明确表示,只敢放心接6月以前的订单,对6月以后的订单则非常谨慎。 一些来自欧美的采购商的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采购商明确表示会将订单转移到越南、土耳其等国家;不少采购商甚至提出了“责任条款”,他们要求中国企业在合同中明确承诺,不论未来订货方市场发生什么变化,中国企业都将保证照议定价格按时、按量的供应。 曹新宇说,2003年我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125%,去年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下,增长率还在30%,这其中一部分增长还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能大,必然要通过海外市场来找出路。但是现在中国对外出口的纺织服装类产品中被列入“敏感”范围的已经超过十种,不出口企业不能生存,出口过猛企业也无法生存,真可以说是“左右为难”。上届广交会因为“设限”等因素,纺织服装的成交仅仅增长了0.5%,这一局面很可能在本届重演。 曹新宇进一步指出,如果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时间可能会在5月底到6月初。届时中国企业可能会在2个半月到4个月将美国规定的限额用光,这样今年剩余的3个月一些企业的产能就会闲置。 --耐人寻味的“双边贸易”博弈格局 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进退两难,欧美是否就一定能从中获益呢? 吕伟分析说,从山东纺织服装产品对欧美的增长结构来看,欧美单方面从自身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出发对中国产品设限,不仅会对欧美的零售商和原料生产商产生不利影响,也将影响到欧美在中国投资的纺织服装企业。 今年前两个月,在山东对欧美出口的增长中,外资企业提供了最多的增长份额。以山东对美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为例,2004年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集体企业分别占68.3%、11.3%、20.4%;今年前两个月,这一比例依次变为39.5%、21.4%和39.4%;两相对比,中国国有企业出口增幅大幅下降,外资企业的增长则是最多的;而这些外资企业中欧美企业占了不少的份额。 此外,2004年,山东省纺织品加工贸易企业(主体为外资企业)共进口棉花46.5万吨,其中18.2万吨来自美国。一旦欧美对中国纺织品重新设置配额,不仅这些外资企业的出口将受到最大影响,美国的棉农和棉花出口商也将受到影响。 不少专业人士纷纷建议,在寄望于中国与欧美启动国家之间磋商机制的同时,中国纺织品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在欧美尽可能组织起广泛的反贸易保护主义阵线,特别是这些国家的跨国零售商、品牌商,因为他们在跨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获利最为丰厚,有着强烈的内在动机和能力开展政治游说,以维护正常的市场开放格局。在美国围绕中国纺织品服装发生的争端中,美国纺织品与服装进口商协会就曾为维护中国企业和他们的共同利益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2004年12月30日,正是应这家协会的要求,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签发临时禁令,认为美国行政部门无权以纺织品市场受到冲击威胁为由限制从中国进口纺织品,这项禁令实质上否决了当时美国厂商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提出的9项保障措施申请。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