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欧美废金属设限防中国,我国金属行业“走出去”成为当务之急
2004-04-08

欧美废金属设限防中国,我国金属行业“走出去”成为当务之急

据报道,欧美对于中国进口废金属的关注前所未有,近日,欧洲一些生产商甚至向欧盟提出申请,要求欧盟采取一定措施,限制中国从欧洲进口金属废料;而美国媒体更有“妖魔化”中国废金属需求之嫌。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2004年1月,美国最大的一家钢铁制造商公布,因为废金属和能源价格上涨,2003年度净收益下降61%。2004年2月,该公司宣布将3月份装船的平板轧材附加费由60美元上调至100美元,原因是主要由中国导致的废金属价格上涨。对此,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金属和矿产部主任梁若东却认为:“就废铝、废铜、废铁三种废金属的情况而言,他们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一、欧美形成合围之势 
  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在2001年取代韩国和土耳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废钢进口国,之后一直保持这个地位甚至扩大了领先优势。因此,作为全球最大的废料生产国的美国自然地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在几乎每一个领域,中国都是美国废料的最大进口国。2003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废料创历史纪录,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2003年,中国进口了近280万吨(包括钢材但不包括不锈钢和合金废料)黑色金属废料,占美国对全球出口量的30%。美国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搜寻废料的触角延伸到了世界各地。 
  而在欧洲,有消息称,欧洲铝生产商向欧盟提出申请,要求欧盟采取一定措施,限制中国从欧洲进口金属废料。这些生产商认为,中国对废料(包括废铝、废铜、废铁)的强劲购买力,推高了废料的价格,使欧洲再生金属企业面临废料短缺的危机。欧洲交易商认为,中国的强劲采购能力是造成西欧地区铜、铝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德国金属交易联盟呼吁德国政府以及欧盟催促世贸组织采取行动,以停止中国对市场铜、铝供应的压力。德国铝工业协会则表示,未来几个月内,欧盟将以对话的形式阻止中国在其市场的“不公平采购”。德国上述两个团体均认为,中国政府的进口税退税是使得中国进口商能够以高于市场价格采购废铜、废铝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进口商能够享受进口退税,因此,中国买主能以高于市场50%的价格采购废铜和废铝。 
  但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事实上,我国近两年从欧洲进口上述废金属的数量大多呈下降之势。以废铜为例,2003年,我国从欧洲进口废铜约53.5万吨,同比下降32.77%;2002年进口量为79.5万吨,同比下降9.29%。自欧洲进口废铝的数量也连续两年下滑。有关专家表示,在事实面前,欧盟有关方面所谓的中国从欧洲进口废料势头强劲的说法将不攻自破。
  我国《国际商报》报道,尽管我国从欧洲进口上述3种废金属的数量占进口总量的比重不大,但是如果欧盟根据生产商的申请采取措施的话,将对其他废金属出口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有关各方须密切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 
  二、铜业首当其冲受影响 
  根据初步估计,如果我国从欧洲进口废金属受到限制的话,铜业遭受的打击最大。我国是有色金属资源大国,但又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铜、铝等大宗有色金属资源的产量相当有限,目前,中国铜冶炼产能的2/3依赖进口原料,铝生产的原料一半依赖进口。 
  据统计,2003年,我国铜消费量为411.97万吨,而我国自产精铜仅177万吨,供需缺口明显。2003年我国进口废杂铜316.1万吨,同比增长2.65%,其中,从欧盟进口废铜50.7万吨,同比下降了34.12%。进口废铜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铜材加工集中区域和利用废铜生产的企业所在地,如浙江的台州和宁波等地。 
  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从欧洲进口废铜的数量占全球进口总量的16.92%;从亚洲进口18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8.12%。仅就比例而言,欧洲进口市场的地位并非很重要,但是在当前全球供应普遍趋紧的情况下,欧洲如采取限制措施会给其他市场作出不好的范例,其后续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市场人士表示,目前,这一消息尚未对铜期货市场价格造成影响。过去,我国的废铜进口以边境贸易为主,情况比较混乱;近年来,为了规范经营,减少废铜加工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限制了废铜的进口。对于企业而言,进口废铜从表面上看成本较低,但是其加工过程耗资不菲,所以有实力的大企业一般不使用这种材料。同时,由于废铜加工材料无法进入高价区,因此,如果废铜进口受限的话,暂时不会对铜市价格构成影响。 
  三、对策:金属行业要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各种资源的需求,然而,在实际需求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盲目扩张所导致的资源危机,这一问题在冶金、钢铁等行业显得尤为突出。此次欧洲生产商提出的限制对我国出口金属废料的申请给相关行业敲响了警钟,我国对资源的渴求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同业者的警惕。为此,业内专家呼吁冶金及钢铁行业的企业冷静思考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从大局出发调控生产建设,切莫一哄而上,结果导致“无米下锅”或是资源浪费等不良后果。 
  有关专家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为保证资源的供应,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应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寻找和利用开发海外资源。目前,我国保有铜金属储量只有700多万吨,开采程度超过50%,新储量增加极为有限。另外,从全球范围看,近几年内,基本有色金属原材料都将面临供应紧张的局面。据预测,今后3年内,铜、镍矿等的供应都会非常短缺。因此,应及时、尽早地获得有色金属原材料资源。从具体品种看,智利、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的铜精矿产量很大;澳大利亚、几内亚、巴西、俄罗斯、委内瑞拉、印度、越南等国铝土矿产量排在世界前几位。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培育有实力的公司,对国外矿山进行战略投资以外,国家还可以考虑输出冶炼能力,在国外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参股、控股修建金属冶炼厂,这样既能缓解国内原料供应不足的局面,又能有效利用国内过剩的产能。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