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农业走出去政府需更给力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103.2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
增产的背后,却是中国粮食进口更大幅度的增加。有数据显示,2014年1至10月份,中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1565万吨,较上年同期的1069万吨大幅提高46.3%,进口大豆5684万吨,比上年同期的4994万吨提高13.8%。 更糟糕的是,中国粮食的对外依赖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指出,“中国粮仓”东北黑土地正面临日趋板结、可耕性变差的问题。东北黑土地原来有一米厚土层,现在只有40厘米至60厘米,形成一米厚的黑土层需要3亿年,现在的退化速度是一年一厘米,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威胁。 那么,未来将如何养活13亿中国人?很明显,除了保耕地红线、提耕作水平、改善土壤质量等,引导中国农业走出去将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现阶段走出去的中国农业存在很多问题。 农业走出去的两个典型困难一是经费跟不上,银行贷款不畅通,二是东道国对农业的保护政策,如在澳大利亚生产白糖,却不能将其运回中国等。 事实上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农业成功走出去的日韩等国家找到答案。 以日本为例,日本典型的人多地少,农业走出去是唯一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日本政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1年,由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外务省主导,财务省、经济产业省、国际协力银行、国际协力机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本贸易保险参加,形成了官民一体的农业海外投资模式。日本政府及相关机构,通过建立综合支援窗口,强化同具有海外农业投资意愿的企业之间的沟通,帮助本国企业同被投资国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险服务。 此外,日本一直努力维持同粮食出口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同主要粮食出口国建立了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和紧密的信息交换机制。积极协调因政策和法律制度不同产生的分歧,为日本企业投资海外创造良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 以上两方面措施恰恰就能够解决了中国企业所遇到的资金与东道国政策保护难题。 时至今日,人口大国中国也必须直面这个问题,甚至把农业走出去上升到战略高度,而这之中,关键的一点就是政府必须更给力,对于走出去的企业,不但要引导,更要铺垫和保障。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