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宁海轴承:“承”风破浪会有时 走进宁海县首家轴承总汇门店,满满当当的货架摆放整齐有序,工作人员或忙着清理货物,或在电脑前上传产品信息,这些产品60%由宁海40多家轴承企业供货,另有代理进口轴承、品牌轴承,试营业至今,月营业额已达到3万多元。 轴承一代抱团闯市场 大佳何轴承行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有大大小小轴承企业近百家,是大佳何镇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这些企业多以家庭式小作坊模式存在,企业间也存在恶性竞争、互相压价的现象。“起初,大佳何轴承行业发展缓慢。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共赢’的办法就是成立协会,将轴承企业团结起来,抱团闯市场。”大佳何轴承协会副会长何刚奎说。2013年9月,大佳何轴承协会成立,内设采购部、互助基金会和人事部等三个部门。2014年底,大佳何轴承协会正式更名为宁海轴承协会。 “协会成立之前,轴承企业采购原材料都是各家进各家的货,互不通气,不仅进货的价格高,而且还费时费力,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协会成立后就不一样了,采购部门将大家所需要的配件、辅料以最优惠的价格统一采购进来,再按需分配给企业。”何刚奎说,“通过统一采购平台,一年能为全镇轴承企业节省200多万元成本,平均每家企业每年至少可节约3-6万元。” 轴承二代拓销售“软肋” “宁海轴承产业,生产是强项,但销售始终是弱项。”轴承协会副会长潘建刚告诉记者,以贸易带动生产是他们成立宁海甬宁佳轴承贸易有限公司的初衷。在以潘绍宝、何云利等为核心的轴承产业前辈们的指导下,3月份潘建刚开始着手筹备一个宁海人自己的专销轴承产品的门店,经过3个月筹备与采购,轴承总汇门店于今年7月份开门试营业。 随着宁海轴承企业第二代的迅速成长,他们逐渐参与到轴承企业的发展运营中来。他们凭借自己互联网运营的知识和技术,为宁海的轴承产业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而宁海轴承总汇门店便成了他们的实习基地。在福建攻读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三学生林愉境已在马可波罗、中华轴承、阿里巴巴等20多家网站完成了注册,并发布了门店产品的信息,她希望自己所学对父亲的企业有所帮助。 “培养轴承企业二代是我们贸易带动生产项目的其中一块,让二代通过实习锻炼,毕业后到深圳、杭州、上海等地开贸易分公司。”潘建刚告诉记者,轴承二代主要在各地与厂家洽谈机床轴承更换业务,为宁海轴承企业生产经营拓宽市场业务,下一步将完善电商平台,将产品出口。 轴承转型正在进行中 “精品轴承的生产可以推动传统轴承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支持和经营理念的变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专门从外地引进一些技术人才。”协会副会长郑伟达说。在大佳何镇后洋村的水厂旁,他指着一块70亩左右的农田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我们为上海微型轴承工厂退休工人打造的休闲养老农场。”据了解,为了提升工人素质,转变管理层理念,为企业转型升级打下基础,协会对接上海微型轴承工厂,邀请退休工人前来农场小住,在种种菜,沐浴阳光,休闲养老的情况下,开设培训课程,对工人、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技术培训,到工厂进行现场指导,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与人生故事,并将他们的经营理念传承下去。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走访了大佳何镇双港轴承、久尔顺轴承等几家轴承企业,有的企业在生产精品轴承,有的在进行机床更换和人员配置。“现在订单越来越多,有些无法生产的型号我们不可能一直到外地去采购,还是要提高技术,更新车床,自己生产。”郑伟达告诉记者,“有技术指导,又不担心销路,我们可以打好转型升级这场仗了。”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