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企如何在国外扎根发芽?40多国政企代表来榕共商讨 摘要:12日,中国·福建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在福州举行,活动共吸引160多名海内外知名企业、政府代表参会,共同商讨如何走出国门。
“海丝”、“自贸试验区”等新形势下,福建不少企业已率先走出国门,但怎样才能顺利在国外扎根发芽?了解异国政策和法律成为当前关键所在。12日,中国·福建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在福州举行,活动共吸引160多名海内外知名企业、政府代表参会,其中包括来自智利、肯尼亚等40多个国家、50多位司局长以上的官员。 福建省外事办主任宋克宁说,自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福建不少国企民企已具备较强的发展优势,尤其是面对当前福建“海丝”、“自贸试验区”等发展机遇,福建优势产业走向世界的春天已经来临。但他强调,已经走出或是将走出国门的福建企业,仍对国外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了解不足,这不利于企业“走出去”。 福建春伦集团副总经理廖萌说,春伦集团产品已出口美国、俄罗斯、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在一些合适的国家和地区开设办事处。但总体而言,“走出去”的步伐还不敢迈得太大,因为不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都不一样,“比如战争国,利润大风险也大”。 不少国家代表希望福建企业能投资当地,刺激当地经济发展和提升就业水平。其中一位企业家提出,福建能源企业能否在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太阳能? 福建能源集团董事长林金本坦言,两年前已考察并看好非洲的太阳能、风能,很愿意去,但还没有成行。主要问题就是当地的政策,以及电发出来后还缺乏送电的基础设施,“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那我们合作机会就很大。” 要想顺利在异国他乡扎根发芽,还需要解决当地政企和老百姓的担忧。来自加纳的一位官员提出问题:中国建设的项目完工后,如何解决中国的人才回国以后这些项目的维护和运营问题? 已在30多个国家投建项目的福建建工集团对此较有经验,该集团总经理廖建生说,根本原则就是把企业社会责任带到当地去。他指出,不论是政府援建项目还是国际招投标项目,都会在合作中强调技术合作条款,就是在项目建成后必须教会当地接收管理单位维护和运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也乐意传授管理运营经验。”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外事办、省商务厅、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