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蒙医药发展期待新突破
2015-09-09

蒙医药发展期待新突破蒙医药是祖国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医药重要的组成部分。8月19日~21日,第七届国际蒙药及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暨内蒙古(通辽)首届蒙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举办。期间,记者就我国蒙医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采访了国内部分蒙医药从业人士,他们普遍认为,蒙药发展标准和相关政策的滞后、企业各自为战状态等已经成为制约蒙医药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标准亟待完善  亿利健康产业集团内蒙古库伦蒙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任蒙药师徐青认为,蒙医药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蒙药产品标准的缺失滞后。他告诉记者,不管是蒙药材,还是蒙成药的标准,都存在滞后和不完善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蒙医药的发展速度。所以不管是部颁标准,还是国家标准都亟待修订完善。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高磊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相比其他一些民族医药相关标准的更新,蒙医药的步伐已远远落后。  徐青介绍,蒙药材来源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质以及化学制品,有2000多种,常用的占到半数,其中习用的有300多种。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于1987年首次颁布的《内蒙古蒙药材标准》收载蒙药材322种;1998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收载蒙药材57种;《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蒙药材仅4种。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蒙药材目前尚无法定标准,其中不乏一些常用的蒙药材,例如酸子奶、鹿颅骨、牛心、猪心粉、胆汁膏、黑云香、猫儿眼、酸梨干、小蜀季花等。有的仅仅是简单提到,并没有详细内容。例如,猫儿眼在199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仅用“为槭树科植物色木槭AcermonoMaxim的干燥成熟果实”一句话做了简单描述,没有性状、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鉴别、含量测定等内容。  蒙成药标准滞后于蒙药生产的实际问题也是制约蒙药发展的最现实问题。据徐青介绍,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收载蒙成药145种,均为蒙药企业未通过药品GMP认证之前制定的标准,至今未曾修改过,目前绝大多数品种已不适合现代化的设备生产。以蒙药水丸包衣中的银朱包衣和朱砂包衣为例,该标准中规定的银朱和朱砂量少,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包不上”的问题,即使包完衣后,性状也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性状。对此,他呼吁,应该增加来自生产一线的蒙药专家在药典专家委员中的比重,使制定的标准更具有可实践性。  徐青认为,蒙药各种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因没有蒙汉文对照的国家级蒙药法定标准,导致各蒙药生产企业产品说明书不规范;因蒙药材炮制标准内容缺失,导致炮制后的药材无法进行定性定量测定。“比如蒙药中诃子汤制草乌,对于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没有标准,当然也不能完全按照中药材草乌的标准来,因为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中药炮制乌头通常是高温蒸制),又失去了蒙药特色。”他说。  配套支持需加强  除了标准缺失之外,很多相关的政策滞后和配套支持无力也是蒙医药在发展中遇到的障碍。有关蒙药的相关数据支持、药学基础研究、职业人才培养、文化的市场推广都需要接地气的扎实工作。  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寇卫国指出,都说蒙药的市场很大,但是到底有多大,目前并没有具体可靠的数据;蒙药疗效确切,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验证,但是必备的药学基础研究工作并没有做好,其优势在现代药学的语境中并没有被诠释清楚。  徐青告诉记者,因为国家尚没有职业蒙药师,蒙药人员只能参加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的考试,以获得执业资格。显然,这并不能很好地指导蒙药流通、生产单位的工作,真正把好蒙药质量关。  针对新药审评机构和中药保护机构中蒙医药话语权缺失的现状,徐青建议在国家审评和药品保护办公室成立蒙药审评部,在全国范围内聘任专职或者兼职的蒙医药专家,负责蒙药新药、蒙药保护、蒙药处方药转换OTC等审评工作。  蒙医药在内蒙古以及周边区域享有盛誉,但是其他区域市场普及率则比较低。北京同仁堂通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志宏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谈到,蒙医药如果真正要覆盖全国并走出国门,草原文化的传播推广工作要先行一步。  企业须联手作战  相比藏医药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蒙医药产业的发展明显存在着散、小、弱的劣势。这些直接导致蒙药企业的竞争无力状态。徐青告诉记者,国内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5家蒙药企业,绝大部分产品仅是重复生产,独家品种非常少,同一产品之间打价格战,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目前,多数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要改变目前的状态,需要企业抱团取暖,携手作战。寇卫国表示,蒙医药产业如果要发展壮大,需要建立大企业集团化的市场机制,获得资本支持,蒙医药企业需要整合国内外的产学研资源,联合作战。可喜的是,会议期间,他们在合作方面已经迈出第一步。  20日下午,内蒙古蒙医蒙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这个联盟由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发起,成员单位包括亿利健康产业集团内蒙古库伦蒙药有限公司、内蒙古民族大学、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通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蒙古国国立大学药学院、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乌兰乌德市国立自治健康机构等27家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  伴随该联盟的成立,50多项蒙医蒙药产学研达成了合作意向。这些合作意向包括:内蒙古民族大学与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人才培养、药物开发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与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药物研发外包服务战略联盟协议;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与本溪百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蒙药研发、蒙医药精准医疗临床研究、蒙古族健康大数据研究、建设研究平台等方面战略合作协议;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与蒙古国国立卫生科技大学药学院共同进行蒙医药用植物、药物的来源、蒙药制作工艺、蒙药现代化研究、新药研发、药物的安全性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协议;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同仁堂通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产品推广销售战略合作协议等。  通辽市作为蒙医药文化的发源地,国内最早的蒙医院——通辽市蒙医院、最早的蒙药厂——库伦蒙药厂及中国蒙医药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库伦蒙药均建于此,其蒙药产品产量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的。该市副市长贺海东认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蒙医药领域内一个重要创新平台的形成,它将肩负起振兴蒙医药的重任,通过科技创新将蒙医药做大做强,全力打造全国现代蒙医药的产业核心区。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