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据报道,美国经贸界人士认为,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美国纺织品进口增长,本在意料之中。但美国一些政商界人士摆出抵制的姿态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美中经贸专家姚定康、陈起明指出,振兴美国纺织服装业需要新的思维。美国应主动退出纺织业的低端市场,积极占领高端市场,开发研制新的纺织技术及产品。退出制造业,占领服务业,在设计、商展、营销领域大显身手,发挥优势。 两位专家分析认为,过去50年来,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靠的是科技进步与加大服务业比重,而绝对不是靠维持制造业中的夕阳产业。过去50年如此,今后50年同样如此,这是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规律,连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与其花大力量在纺织品的低端产业上与全球发展中国家发生摩擦,还不如下功夫去支持纺织品高端产品的开发,并且帮助美国纺织品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例如转向服装设计、商展以及销售环节,而把加工制造环节分离出去。 他们认为,现在美国连IT产业都在外包以节省成本,加强其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传统的纺织产业,尤其是其低端产业还值得美国的政商名流为此而绞尽脑汁吗?正如美国服装与鞋业协会主席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中提到:坚持纺织品配额制违背了美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和应承担的义务。而配额制同样无法真正刺激美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两位专家指出,早在配额取消4年前的2001年,美国纺织服装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分别降为0.22%和0.23%,整个纺织服装业只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45%,只有50年前的1/8。1994年,美国的服装业尚占据国内市场的40%,十年后仅占国内服装市场的3.4%,10年内整整下降了90%,而这时配额尚未取消。大量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美国本土的纺织服装制造业逐年萧条,还是美国纺织服装从业人员的大幅减少,都是美国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结果,这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情况,而是已延续了几十年。这与外国产品进口无关,外国产品进口增加,恰恰是由于美国纺织服装制造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的逐年萎缩,以及美国普通消费者对国外低价纺织品的需求增大,同时也顺应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 同时,由于地域上的优势,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从来都是美国服装进口的主要来源,而非中国。200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装将近110亿美元,而从墨西哥、加勒比地区国家的进口则超过了170亿美元。 姚定康、陈起明一致认为,美国政府没有理由为了纺织品制造商的利益而对纺织品进口重新设限。任何意义上的贸易保护主义,都是以牺牲进口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同时也无法真正提升美国国内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