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美国制造”真相:被低估的竞争力
2013-02-25

“美国制造”真相:被低估的竞争力

        插画_陈渠    研究结论    ●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高于多数人的预期    ●工人劳动力成本在制造业决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低,而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开发出更符合本地区喜好及文化特征的产品的权重则越来越高,因此区域化制造正在成为未来趋势之一    ●高技能人才短缺而非劳动力价格才是美国制造业的瓶颈,教育是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关键,提升学生对制造业的兴趣、放宽对海外人才的移民限制是重振美国制造的核心环节    ●美国和墨西哥区域合作的深化,有可能成为中美制造业分工的一种替代方案    ●美国制造业的潜力和其它发达国家迥然不同,因此美国制造回流可能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的一个特例    全球金融危机留下的最深刻教训之一是,实体经济是经济的根本,虚拟经济无法长期脱离实体经济自主运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强健的制造业是抵御海啸的堤坝,刚刚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小,而发达国家中,制造业大国德国损失也相对较轻。    2010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达到19.8%,超过了美国的19.4%,由此,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宝座首次易主。痛定思痛,奥巴马提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目标,这是政治作秀还是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另外,中国赖以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在近年逐渐弱化,而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大规模使用这些新技术革命又将在多大程度上让中国残存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随着跨国公司组织本地化生产、将工厂迁回美国成为现实,中国等新兴市场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会不会就此逆转,美国制造会给中国制造带来多大压力?    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博斯最近发布了关于美国制造业现状的报告,确认了调整变革中的美国制造业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竞争力,“美国制造”并未在人们的臆想中衰败,依旧不可小觑。        关于美国制造业未来的争论日益激烈。乐观人士指出,随着美元贬值,中美之间的工资差距逐渐缩小,美国制造业将逐渐得到恢复,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2011年表示:“尽管经济复苏的总体情况让人失望,但制造业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而悲观者则认为,相对于中国等经济体,美国已经永久丧失了许多制造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在历经多年的离岸外包和冷遇后,制造业仍在不断衰退,而且可能再也无法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乐观者和悲观者都只说对了一半。美国制造业正处于关键时刻。目前,美国工厂的产量大约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75%。企业领导、教育机构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措施来推动制造业驱动的经济发展,争取使国内产量满足95%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制造业仍然不被重视,那么产量将减少一半,只能满足不到40%的国内需求,美国的制造业将从此一蹶不振。        这些研究成果来自一项最近的美国工业竞争力分行业分析以及针对200位制造业主管及专家开展的调查,调查由博斯公司与密歇根大学陶博全球运营学院共同开展(研究将设于美国的工厂视作美国工厂,无论公司的总部在什么国家)。研究发现,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高于多数人的预期,但相比美国在二战后的制造业优势,目前的中国和美国都不能被称作“世界工厂”。    毫无疑问,出口对于任何一个大型经济体都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全球化运营(包括离岸外包)是可行的,尤其是当国内市场面临挑战时,但考虑到经济因素和市场状况,不少制造商倾向于将工厂设在美国等主要市场附近。这种区域导向型的布局便于企业扩大规模、降低交通与物流成本、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并实现产品本土化创新,开发出更符合本地区喜好及文化特征的产品。如果工厂的劳动力成本和汇率是制造业的唯一成功要素,那么西方国家就无法与新兴经济体或离岸外包地竞争。不过,这两点在制造业决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在工厂选址和扩建过程中,制造商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更为复杂的因素:        工人的技能与素质、产业集群、临近消费市场以及税收及监管环境。    被低估的“美国制造”    制造业对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原因包括:规模经济、对创新的影响,以及给其它经济领域带来的乘数效应。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11%,总产值达1.47万亿美元,已超出西班牙的国内生产总值。若加入设备维护、交通运输、科技服务和建筑等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那么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将上升至15%。也就是说,美国私营企业就业岗位中的七分之一(13.5%)都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如果再算上工厂附近的零售、系统开发和法律服务等间接经济活动,那么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将高达25%。回顾历史,制造业产品比其它产品更适合贸易。因此,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是美国减少贸易逆差的关键。美国2010年的贸易逆差达到4970亿美元,严重拖累GDP的增长。若不采取措施重振制造业,美国经济可能蒸发掉50%的增加值。如此一来,美国贸易逆差将突破一万亿美元,这对任何一个寻求经济增长的国家都非常危险。也许很少有人了解制造业与设计、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和工厂流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在2008年私营企业的总研发投入中,制造企业占到了67%。从2006至2008年,22%的美国制造企业推出了新产品或有显著改进的产品、服务及流程。相比之下,非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只占8%。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本流动,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改进生产力的其它环节。因此,制造业生产力的提高能推动经济增长并提高生活水平。在1987至2008年,美国制造业生产力的增速比总体经济高出65%。        很多美国制造业领袖都十分清楚创新在国民经济和公司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劳动力因素,即选址于工资最低的地区不再是最重要的,”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斯皮格尔(EricSpiegel)表示,“决定新建工厂决策的主要因素包括高技能的员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世界一流的研发创新,以及领先的制造技术及生产系统等,而这些正是美国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正在美国建立新的制造基地。”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