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麦冬走势强劲 需求考验后市
2009-04-28

麦冬走势强劲 需求考验后市
近20年来,麦冬的生产和需求稳步增长,价格波动频繁,行情大起大落。依仗产区集中的优势,麦冬成为商家偏爱的品种之一。虽然目前麦冬价格上扬,但其后市如何还要看市场需求。

今年产新初期,麦冬产地起价,这引起各地客商的关注和购买,一般统货由16元(川货荷花池价格。千克价,下同)上涨至最高28元左右。目前产新基本完毕,到产地购货的商家减少,市价稍有回落,在24元。
回顾过去10年,在2001年,由于前期种植量过大,价格一度回落至4.5元,大大低于百姓的生产成本,极大地打击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产量被迅速调减。2002、2003年受面积萎缩和天气的影响,产量不大,但由于库存有量,价格升而复降,稳定在6~8元。2004年麦冬行情先抑后扬,从产新后期的10元左右一举上涨至2005年产新前的30元。2005年产量不大,与2004年持平,在库存空虚、商家看好的情况下,麦冬统货价8月份升至40元。同期由于价高,种植面积增加。
2006年产新,在高价刺激下,产地药农纷纷赶行情,提前采挖,人为导致减产,但产量仍大,价格偏高,市场进货不积极,货源多积压在产地商贩和药农手中,产新期价格一度下滑至20元。产新后,受市场进货和需求的影响,人气渐旺,价格回升,年底突破40元。但2006年发展量大,市价猛跌,产新期跌至20元。因价格下滑过快,农民惜售,价格反弹至25~26元。进入9月份以后,买货的商家依然不多,市价再次下滑。随2008年产新,价格更跌至14元左右,产地商家积极吃货,货源多集中在产地大户手中。2008年的在地面积相较于2007年又有大幅调减,今年产新之时,产地药农和药商看到种植面积缩减,产量下滑,均看好后市,惜售心强,产地人气较旺。多商寻货,市价上扬。
目前麦冬产新已基本结束,今年的产新货量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相对于后市行情来讲成为一个常量。麦冬本轮行情,既有近两年产量调减的因素,也有气候等间接因素造成减产,近几年工值的提高则增加了种植成本。这既造成了产新压力的减轻,同时又提升了信心和人气。同时我们注意到,就整个产地来讲,大量货源集中在商家手中,由于麦冬产地集中,也是市场操作的有利因素。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