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愈演愈烈,从今年1月以来,作为全球指标的泰国米价一涨再涨,从最初的每公吨300多美元,疯狂飙升至1000美元以上,连创历史新高。粮食危机已经不仅局限于发展中国家,而是逐步席卷全球,甚至发达国家也纷纷开始采取非常措施。 由于米价持续上涨,米源紧缺,美国首次出现了对主要粮食销售的限购措施。继C o s tco实行米类产品限购制度以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全球最大连锁零售店沃尔玛旗下的批发场山姆会员店(Sam?s C lub)近日开始对部分米类实施限购措施。规定顾客每次限买4包20磅装的香米、丝苗米或白米,但一般零售装的大米不受影响,同时沃尔玛零售店也尚未出台有相关计划。对此,加州食米委员会的约翰逊表示:“这是前所未见的,美国人试过在天灾后步入超级市场,发现货架不如平常放满货品,但配额这样的事,我们毫无经验。” 除此之外,英国部分亚裔人聚居的小区也出现了部分商店限制购米量的情况。英国最大丝苗米进口商T ild a近日表示,有向其采购丝苗米的买家称将限制每名顾客只能购买两包米,以防有人囤积。有零售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美英等国公众恐慌性抢购的情况未出现,但餐厅和小型零售商确有囤积,以防批发价上升的现象。 发达国家尚且如此,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期货市场交易员指出,伊朗和印度尼西亚往年平均购买100万吨白米,但今年因泰国米价飙升,两国至今买量有所减少,市场预期他们很快会由于国内米量不足而加入抢夺战。 由于全球米类最大进口国菲律宾的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可能将导致作为国际米价基准的泰国中级稻米平均价格上升至每公吨1300美元。但泰国总理沙马?顺达卫表示,米价上涨的冲击被夸大了,泰国政府无意出手干预市场,而且预期米价会很快下跌。 尽管泰国总理表示乐观,但缺粮的国家却无法安然等待。日前,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古巴四国共同设立了1亿美元的“粮食安全基金”,以应对粮食价格飞涨问题。同时,该四国领导人还认为,全球粮价上升归咎中间商和投机者利用供应吃紧哄抬价格,而祸首则是美国等广泛利用玉米制造生物燃油。 同是拉美国家的巴西也于日前宣布加入限制稻米出口的行列。巴西农业部长斯特凡内斯说,“巴西大米可以自给自足,并有少量库存。但由于在两个收获季之间的6到8个月需要保证供给,因此大米出口暂时停止”。 此外,米类出口国纷纷限制出口,全球库存持续下滑,对粮食供应不足的恐慌愈演愈烈。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稻米库存是2001年高峰时的一半。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日本表示,可能将于近日要求世界贸易组织(W TO)制定规范,避免各国限制谷物出口。但专家认为成功的机会不高。 在缺粮危急持续蔓延下,尽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但短时间内这种全球粮食情况危急情况显然无法缓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在最新发布的金融发展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效应将使全球农业遭遇到难以预期的衰退情况。而这种情况甚至将可能改变全球经济作物格局。 报告称,在全球变暖情况下,低纬度国家被迫种植低经济效益作物,而高纬度国家因气候变暖耕地时间延长而产量增加,变成全球变暖的受益者。 同时报告指出,由于目前处于低纬度的发展中国家多倚赖农业生产,全球变暖将可能迫使农民改种低经济价值作物。而农业产量减少最严重的国家将大部分集中在近赤道的发展中国家。那些位居高纬度的国家,则因为气候变暖而延长耕作时间,进而产量增加,成为全球变暖的受益者。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