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促发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紧缺的直接原因,是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打算自制原料,由于新制原料需三个月质量稳定性考察,上海第一生化药业不得不对鱼精蛋白制剂线进行了阶段性产量减少,而这一减产行为,最终酿成了全国性药荒。但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紧缺的最根本原因是该药长期维持低价,影响了相关药企生产的积极性。 鱼精蛋白紧缺问题被曝光后,广州市多家医院的医生还向媒体透露多种基础用药紧缺或断货的问题。 除“鱼精蛋白”外,每瓶2.07元(100片),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心得安片、定价3.6元/支,用于治疗急性心衰的西地兰针,以及每支1.7元,深部皮肤感染必用的“特效药”鱼石脂软膏均爆出紧缺问题。 依照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公立医院采购政府定价药物,必须透过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在中标企业中采购相应药物。 不过,由于现行的药品招标方案并非实质意义上的采购方案,即药企中标后,往往在实际执行时,还须与医疗机构进行“二次议价”,方才签署采购合同。一些制药企业在低价中标后,不供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哲就曾向媒体坦言,尽管目前广东省医药采购中心的阳光采购平台已经吸引了1700多家药厂参与,“但这是个双向选择的结果,药厂可以入了平台也不供药,有时还要我们去动员。” “影子”紧缺药问题严重 企业为何眼见市场有需求,却不生产?本地一家药企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是因为“没有利润”。 目前除了一些血液制品因为原料的原因紧缺外,很多供求紧张或者停产的基础药物都是低价药物,这些药物很多年没有提价,从来都是降价。而当前的价格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运营。 该位企业负责人还向记者“诉苦”,称其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绒促性素目前就一直在做赔本的买卖:“这是治疗内分泌的常用药,用量很大,国内拥有该药批文的企业也很多,但很多企业都不生产。” 据他介绍,目前国内紧缺药品已经超过100种,这些紧缺药分为可替代和不可替代两种。 不可替代的紧缺药,反而相对容易解决紧缺问题,因为政府通常会加强行政干预。而可替代的紧缺药物,实际上是隐性紧缺:因为该类紧缺药由于政府一直降价,企业出于运营成本的考虑,已经不再生产,由于其替代品种通常定价较高,而老百姓还是想用廉价的老药,所以实际上也构成了紧缺。 以心脑血管常用药桂利嗪为例,该药规格为25mg、100片包装的制剂当前在广东的中标价仅为5.04元,但其替代新剂型盐酸氟桂利嗪,5mg、60片包装的制剂中标价已经高达32.04元。而在以药养医的情况下,医院通常都会偏向选择购进盐酸氟桂利嗪。 引入药物经济学迫在眉睫 据国内医药行业协会的专家介绍,为应对短缺药和低价药的供应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采购目录和机制。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