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能改善中国民生吗?
随着阿里上市的成功,一股炽烈的电商热正在全球范围内扩不断扩散,事实上,华尔街之所以像上门女婿一样招待马云,也是看中了中国巨大的电子商务潜力:这里的城市中遍地充斥着剁手族,他们在双十一会买下全套的锅碗瓢盆+银筷子,虽然,这些人连个酸辣土豆丝都炒不好;这里的农村,广袤又辽阔,有大概9亿的人口,他们中的大多数依旧进行着最传统的商业交换,在某些偏远地区,如果人们穿点树叶出来,会让人有种置身于“原始社会”的感觉,但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花花世界带回去,他们会帮助村里人在网上缴纳手机费、水电费,会代购一些便宜的化肥和先进的农耕用具,当然,闲下来的时候,他们也会向大龄未婚青年,推荐一种可以打气的娃娃,让其度过每一个难捱的夜晚…
如果你把眼光放到自家的小区,那估计就只能开个杂货铺了;如果你把眼光放到本地城市,自然能开个大型连锁超市;但同样,你也能把眼光放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于是,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科技巨头。
笔者不崇尚什么“格局决定高度”之类的见鬼理论,只是想说,生意这个东西真能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去做。随着科技、经济、交通、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地球村的概念正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且恰逢电商开始第二轮的扩张与争夺,全球范围内的生意都有机会搬到网上来,而最近政策方面的利好消息,更是让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方向清晰起来。一大波的电商巨头,在闻到钱味儿之后迅速赶来。基于此背景,跨境电商有望成为中国电商界第一个大红大紫的“分会”,如果运营得到,跨境电商甚至有希望大幅度改善中国的民生。
困难重重,电商出境的坎坷路
“跨境电商”这四个字的词汇,按照语文书上的说法属于偏正短语,主体是电商,而跨境只是一个修饰词汇,但实际的决定权上,“跨境”包含的信息量显然要高于“电商”,事实上,要想做这门生意,巨头们的规划布局要更多地围绕“跨境”展开,也正因为如此,真正能打开跨境电商switch的不是销售模式,也不是具体产品,或者什么物流上的麻烦,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要看政策风向标。毕竟,要跟外国人做生意总不免要受些监管的。
让人欣喜的是,一些中央文件早已明确指出2014年要“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这区区十个字的指令,含金量非常之高,比起四大门户一整年的头条都要有用。以此为基础,政策又衍生出了《新闻联播》的舆论风,以及海关方面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网购保税进口模式问题通知》,从这些动作来看,基本能确认政策是已经承认了跨境电商。
政策的支持是跨境电商的必要条件,但却绝非充分条件,事实上,要想让跨境电商遍地开花,巨头本身还是要做好电商的基本面,而且要升级到Ver2.0. 笔者认为,电商的基本面有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诚信、支付和物流。显然,如今刚刚起步的跨境电商在这些事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任何的生意要想做得长久,做出品牌,必须要基于诚信经营,如果管控不好商品质量、价格作假、虚拟打折等问题,莫说跨境去卖东西,连自己田地都可能荒掉。其次是支付问题,这个会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有很多情况下,消费者放弃购买的念头往往是产生于冗长的支付流程之中,但相比之下,支付又更倾向于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是众多麻烦中最好解决的一个,比如,支付宝+苹果支付的合作,用不了太久,他们就会向全世界消费者的钱包伸出罪恶的双手;而跨境电商乃至整个中国电商领域最大的瓶颈问题就是配套物流的发展,简单来说,物流的速度决定着跨境电商的高度。其实,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中,阿里、亚马逊已经投重兵于跨境生意了,但总体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从商品种类,到诚信销售,再到价格评比,跨境电商都没有亮点可言,而在物流体验方面,简直要用糟糕来形容,广告宣传是7到10天到货,但物流体系非常不稳定,有的商品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没有音信,以至于笔者常常怀疑,跨境电商的物流该不会租用了马航的的飞机吧!
总之,跨境电商的发展是一个体系的发展,需要政策先行支持、巨头投入重兵,更关键的则是,整合电商体系的从业人员要做好基本面。
谁能率先铺就全球范围内的电商网?
诚然,跨境电商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问题还是致命伤,但全球范围内的电商大融合却是不可逆的大趋势,正如地球村概念的普及,经济、文化、社交、体育乃至婚姻上的相互结合,都会推动全球商品交易的融合,唯一需要讨论的是,这股跨境电商的热潮会由谁领导,西方or东方,阿里or亚马逊?
因跨境电商对品牌形象的要求会更高,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整个跨境电商领域将会是阿里、亚马逊等巨头的天下,一些精致的小型创业者唯一的活路就是等着被收购,成为巨头平台上的一个专属柜台,而具体到东西方电商的博弈,笔者不得不悲观地认为,亚马逊之类的西方巨头非常有可能赚到第一桶金。事实上,从现有整体消费者的反馈上来看,亚马逊的直邮跨境电商最受欢迎,其品类和物流体验都领先于竞争对手,背靠其全球化的货源组织、议价、物流等先天沉淀下的经验,亚马逊正迅速夸张领地,其直邮类商品已涉及到鞋靴、服饰、母婴、营养等日常生活用品,如果要用数字体现大概要达到2000种以上吧!相比之下,国内企业要朴素了很多,虽然马云在纽约红得发紫,但地球人都知道淘宝上有不少的假货,加之,中国又没有太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总不能让华为把他们的交换机放到淘宝上去卖吧,笔者认为,中国的跨境电商未来主攻方向应该是如何引进国外的商品,也就是,重点做进口电商,让中国老百姓能更快、更便宜地用上外国原装正货。
虽然心理有点不服气,但不得不承认,媒体口中所谓的全球化更多地是一种“东方被西方同化”的尴尬,我们用差不多15年的时间才输出一个马云,一个成龙,一个微信以及数量不详的贪官和他们的妻子儿女,但却在分分钟都在接受来自西方的商品、文化和价值理念:早上醒来先看一场NBA的球赛,骑士都三连败了;中午,吃一顿肯德基全家桶;晚上又带着媳妇去星巴克…希望,阿里能带领中国电商在跨境商品交易上扳回一城,最起码不要输得太惨,我们不只要输出一个马云,更要输出越来越多的马仔。
电商整风,中国人为啥要崇洋媚外?
谈到跨境电商,笔者认为,除了要讨论电商范围内的基本操作之外,更要关注其带来的社会意义,事实上,任何能把招牌挂上100年的企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这种承担不单是指给偏远山区盖几座希望小学,又或者仅仅是给一位上不起学的孩子交点儿学费,而是要思考企业重点规划的发展项目,如何能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完美地结合起来。
在这个层面上,跨境电商肯定要比跨境网游更有社会意义,如果运营得当,他甚至能咋很大成都上改善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最起码,我们不用再求人代购奶粉了。
对于一个吃得下地沟油、喝得下三聚氰胺奶的民族来说,生存底线已经被无限拉低了,外国人根本无法想象我们对生活的要求有多么低,我们的食品出问题了、奶粉出问题了、水出问题了,现在,连空气也出问题了,在所有生活必需品领域,或许就剩下阳光没有出问题了,这还得感谢全世界只有一个太阳。这种背景下,笔者再也不能抱怨中国人崇洋媚外了,套用一位妈妈的说法就是: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可以不用喝六价铬的水、吃乱七八糟的奶粉,以及受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你们骂我崇洋媚外,骂我没有中国心,我都认,只要孩子能健康。如果有合适的途径,笔者也想把国外的空气带回来!
说起中国的民生话题,真的有点罄竹难书,但我们还是要相信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会慢慢变好的。比如本文谈到的跨境电商,非常有机会整合全球范围内的商品资源,打通东西方商品交易的文化理念。此外,越拉越多进口货物地涌入,不仅能更好地让普通百姓分享全球的优质资源,也更有利于刺激国内厂商转变商品服务理念,把更多地精力放到产品本身质量的提高上,而不是放到营销手段、价格战上的提高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跨境电商任重而道远。最后,套用《乔家大院》里的一段经典台词:四大行业,士农工商,商人排到最后,但却同样要肩负拯救黎民百姓的重任。清朝的时候,山西的晋商仅靠着骆驼就能让生意横跨欧亚大陆,不仅能把中国的茶叶、丝绸运到俄罗斯,同样能把当地的特产、稀有的矿石运回中国,希望乔致庸能做到的事儿,马云也能做到,有钱,但不要任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