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电商促销狂欢“双十一”将近,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内的福建利达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正积极备货。“我们是做跨境电商生意,这2年疫情反复,好在有福建自贸试验区,每逢‘黄金周’‘双十一’,我们都还有不错的业绩。”福建利达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林楚豪说道。
从事跨境电商的利达通公司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内京东首个落地合作协同仓,仓内拥有160多位商家,300多家店铺。京东协同仓单量排名第1名,在POP美妆订单渗透率超过90%。
利达通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生根开花,得益于福建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为企业运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福建自贸试验区于2015年4月21日正式挂牌运行,在全国属于第二批。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一路争先,7项试点经验列入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居全国前列,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制度创新体系。
利达通保税仓。福建利达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供图
大胆试
聚焦制度创新
福建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一直有着敢闯敢试的基因,在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后,福建就开始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的申报工作。
2014年1月,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整合优化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动在我省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当年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商务厅牵头,整合平潭、厦门、福州相关区域,开展福建自由贸易园区申报工作。6月,《福建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由省政府正式行文报送商务部。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涵盖福州、厦门和平潭3个片区,成为中国继上海自贸试验区之后的第二批自贸试验区, 一场聚焦制度创新的“试验”就此启航。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一直被认为是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发文同意在福建自贸试验区试点实施统一代码制度,为做好此项改革工作,省政府印发了福建自贸试验区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工作方案,明确由福建省工商部门牵头,会同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协同推进,福州市政府、厦门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组织具体实施。
2015年5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注册改革,由工商部门在营业执照上加载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税务和质监部门不再另行赋码和发证。这一创新举措极大简化了企业办理证照流程和材料,成为全国实施“一照一码”的范本,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
像“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这样的改革创新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如今已“遍地开花”,这7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勇于突破,围绕商事制度、投资、贸易推出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打造了一批响当当、有特色、企业认可的改革“名片”,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排头兵”,为全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较高借鉴价值的制度创新成果。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摄
率先试
推出多个全国首创
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面,平潭 “四个一”、厦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五个一”制度等,成为全国改革范本,“自报智批”、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网办、小型投资项目“先建后验”等,有效提升审批效能。在贸易便利化上,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全国首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通40多个部门,总用户超2.3万家,实现跨境贸易业务一站式办理。率先探索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船舶“多证合一”、关检“一站式”查验、联合登临检查船舶、关企银联动缴税等跨部门、跨区域一体化通关改革,大大激发了贸易发展新活力。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和外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还有率先试点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等,使企业跨境贸易更加便利。
福建自贸试验区“因台而设”,立足于打造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打造两岸最便捷的通关模式,推出大陆首份台商投资指引等114项对台先行先试举措,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创建了两岸农渔产品交易中心、两岸先端材料研发合作中心、两岸精准医疗合作实验区等一批示范项目。建立对台职业资格、企业资质、行业标准采信全覆盖体系,累计发放采信台湾职业资格证书740本。落实落细同等待遇,开工建设台胞社区,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中心,首创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涉台涉自贸试验区纠纷法律查明等,还首创“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首创“台胞诚信闪贷”。
福建还加快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自挂牌运行以来,以省政府名义发文推广的创新成果已有9批193项,自贸红利溢出效应明显,让改革开放红利在更大范围内得以释放。2022年4月14日,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申报2021年度自贸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先行区的通知》,组织开展开发区建设自贸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先行区工作,首年评估将奖励10家开发区。
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摄
积极试
聚焦新业态新平台
2015年春节期间,从美国回乡探亲的林楚豪,了解到福建将设立自贸试验区,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他看好时机决定投身跨境电商行业,成为福州自贸片区挂牌后第一批来这里创业的“海归”。
利达通于2015年获福州市商务局和福州海关批准设立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公司为跨境商家提供企业备案、商品备案、国际物流、报关、提货入库、平台系统对接、仓储、配送、供应链金融、电商园区等全产业链服务。2015年12月,海关总署办公厅印发《关于福州、平潭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保税进口试点项目方案实施的复函》,跨境电商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来说,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通关效率紧密相连,福州片区迎难而上,推出了“先理货、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跨境电商备案全程电子化”等举措,有效提高了物流周转效率。林楚豪说道,最初跨境电商各项进出口申报,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地点分级审批,经常一个地方要跑两次,还要花二到三周时间。目前自贸试验区完善了所有的申报流程,从企业备案、货物备案、入境申报、核注入区等一系列流程,如今都可以在福建省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面完成,无纸化流程平均通关时效已经不到18个小时。
不仅如此,跨境电商的门槛也在降低。“不论是非税还是税收,门槛都低了很多。税收是不交关税的,只交增值税的70%;非税基本没有涉及单证的部分,只要在国家划定的跨境电商正面清单范围内,不需要任何证就可以直接进来。”林楚豪说道,相关部门专门成立了跨境电商监管部门和扶持政策部门,技术化水平提高、权责界限更明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目前银行尚未提供跨境电商针对性的融资产品,企业与平台间的回款周期较长,没有能够支撑的融资产品,这让企业发展受限。为此自贸试验区推出了风险资金担保政策。今年,福州市还宣布设立跨境贸易补偿专项资金池,首期启动规模达8000万元,更精准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举借,让利达通的发展“如鱼得水”,公司从小团队发展到如今300人的规模。目前,利达通已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日均发货量2万件,仓内拥有160多位商家,300多家店铺。“我们跟这三个平台合作,今年已突破五百万的订单量,总金额已达15亿。”林楚豪说。
这几年,福建跨境电商开上“快车道”,迎来蓬勃发展。根据《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指数报告(2021)》,福建跨境电商发展综合指数居全国第7位,经济规模指数居全国第3位。跨境电商为福建稳外贸注入强动力,今年前7个月,福建省外贸进出口1.1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
员工在仓库工作。福建利达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供图
放开试
聚合深度开放型企业
跨境电商只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培育的产业之一。厦门航空维修业兴起于1993年,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后,厦门片区把发展航空维修业作为提升国际高端产业竞合力、抢占全球飞机维修市场的重要抓手,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在厦门航空维修基地建立了航材保障保税物流体系,开展飞机“客改货”业务,如今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内,建立了全国最大燕窝进口口岸和深加工基地,全国第二大进口酒口岸,成为全国第四大飞机融资租赁和第一大二手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福州物联网产业成立首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创新发展中心,集聚物联网企业200多家,厦门集成电路产业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核心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的重要园区。中欧(厦门)班列是我国首条从自贸试验区开出的国际班列,主要通达欧亚大陆12个国家及地区、联通34个城市。
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获批新型国际离岸贸易、海关特殊监管区外飞机保税维修、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二手车出口等近百项先行政策;开展了多式联运“一单制”、金融区块链场景、全球质量溯源、港区货物智慧监管等新业务。
如今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的这片沃土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累计新增企业12.2万户,注册资本2.6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7.9倍、11.6倍。此外,对外开放全面深化,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减至27条,其中制造业条目清零,率先在增值电信、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福建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引进全省近三成新增外资,贡献六分之一外贸进出口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