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有望升至52.5%
2023-04-10

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有望升至52.5%
“随着后疫情时期国家经济形势整体回升向好,全社会电力消费将大幅增长。今年我国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基于此,中电联预测,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9.15万亿千瓦时,一季度增速将超过3%,全年增速在6%左右。”在中电联3月24日召开的2023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透露,预计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2.5亿千瓦,总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升至52.5%左右。正常气候情况下,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
  中国能源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供需形势看,1-2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1.3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增速与2022年四季度增速基本接近,总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预计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迎峰度冬期间,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偏紧。整体来看,电力安全保供任务艰巨。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杨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电力行业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一是国际能源市场动荡加剧,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已与全球经济系统深度融合,2022年进口煤炭2.9亿吨,同比下降9.2%,进口价格同比上涨22.2%,国内LNG全年均价同比上涨28%,火电企业燃料成本大幅上涨。国际能源市场变化产生的影响通过多种渠道传导至我国,对我国能源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二是宏观经济加快复苏,全社会电力消费大幅增长,而新能源尚未形成电力供应的可靠替代,电力供应形势严峻;三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任重道远,各省级市场建设进度不一,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的功能还无法满足各类市场主体需求;四是新型电力系统新问题待解,新型能源体系提出新要求。相对于传统电力系统发用电实时平衡的特征,新型电力系统的以上变化使得电力平衡保障难度、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同步加大,不少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前沿技术亟待突破。
  “电力系统是一、二次能源转换的枢纽,在能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杨昆指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加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加快能源产业不断升级优化,以高度电气化加速改变能源使用方式。“要科学统筹安全与转型,确保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坚持‘先立后破’,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统筹布局电力源网荷储,提升安全可靠供电水平。持续优化电网配置电力资源能力。”
  能源工程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涉及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电力设计、物流运输等领域,加大电力投资可以有效服务稳增长、稳就业。杨昆表示,要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尤其要充分发挥能源电力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为我国经济稳步回升蓄力赋能。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达8.6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全力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全国重点电力企业完成建设投资12220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电源完成建设投资7208亿元,同比增长22.8%。电网完成建设投资5012亿元,同比增长2%,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杨昆介绍,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5.4%,在各类产业中最高,显示了电力行业的投资增长潜力。“今年全国电源建设投资将超过8000亿元,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
  杨昆进一步指出,电力行业要大力推进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协同,统筹新基建和新能源发展,源网荷储全链条合力,扎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一批大型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同时,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全力保障企业用电需求,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与上下游行业协同推动电气化发展,持续改善电能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用电需求。(中国能源报)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