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进口糖数量大增侵蚀国内糖企利润空间,糖业硝烟四起“目前广西 、云南等主产区有超过50%的制糖厂都面临亏损危机。糖企制糖成本在5200-5800元/吨区间,目前白糖市场价已经低于糖企的成本价了,截至2013年8月中旬,广西食糖现货均价约为5320元/吨,最低曾跌至4800元/吨左右。糖企游走在亏本线附近,苦不堪言。”广西某糖企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糖企情况时摇头叹息道。
中国糖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初,云南省本榨季预计制糖企业亏损9-10亿元,平均每吨糖亏损470元左右。不仅中小糖企亏损严重,实力较强的大型糖企亦是如此。国内两家糖业上市公司——贵糖股份和南宁糖业近期公布的中报显示,前者上半年亏损4843.21万元,后者亏损额更高达1.2亿元。 “糖业亏损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糖数量大增,导致国内糖价下跌,迫近甚至低于糖企成本线。”长江期货研究员黄尚海说。 一直以来,我国食糖长期存在供需缺口,2008/09年度以来,自产食糖连续4年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直接造就了糖价翻番的大牛市。由于供应缺口的存在,进口糖便成为国内需求的重要补充。“但没想到,进口糖这个”外来户“疯狂涌入国内,不断侵蚀国内糖企的利润空间,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了!”有业内人士形象地描述道。 2010/2011年度以来,我国食糖进口数量逐年攀升,2011/2012年度进口量达426万吨,同比翻了一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糖进口国。2012/2013年度截止到7月,我国累计进口原糖250万吨,全年预计将高达330万吨,对国内糖价形成很大压力。 “进口糖数量剧增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价差高企,进口利润丰厚,即使是缴纳50%的关税配额外进口原糖,也仍然有利可图。”银河期货分析师高旺指出,近年来,国内外价差高企,其原因,一方面是全球食糖供应过剩且增产预期强烈使国际糖价低廉;另一方面,我国糖企生产成本较高,同时我国为保护糖价实行收储政策,但收储价高达6100元/吨,使白糖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全球过剩的食糖因此大肆涌入中国市场。 “白糖收储政策初衷是好的,但也加剧了国内外糖价的巨大差异,操作上不限交储企业类型,导致进口糖流入储备,等于是”全球过剩,中国买单“,对于产业保护起到了反效果。”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评论道。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