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专栏
借IMF之手 美欲变相施压人民币
2007-04-16

     上周末在华盛顿举行的“两会”,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尽管这次聚集了全球最发达经济体和IMF多数成员高官的会议并未传递出太多新的信息,但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来说,美国带头力推的IMF汇率监管改革则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美为IMF设定改革大限
  “对我们美国来说,汇率监管改革是IMF总体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期待在本次会议后马上看到实际行动。”在14日对IMF的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发表的声明中,美国财长保尔森向IMF总裁拉托发出了“最后通牒”。美国目前在IMF持有近20%的最多的份额,是名副其实的“老大”。
  布什政府发起的IMF汇率监管改革行动最早始于2005年9月,自那以来,美国一直在加快推动IMF放弃包括发展贷款在内的所谓次要业务,转而把重点放在监控哪些国家故意低估汇率以刺激出口。在去年9月的IMF新加坡年会后,保尔森再次向IMF提交声明,建议扩大该组织的汇率监管权,以更好监控那些“估值偏离”的货币。
  据悉,美国已经为IMF设定了一个最后期限,要求该组织在10月份以前出台最终的汇率监管改革建议。在14日发表的公报中,由美国领衔的IMFC向以拉托为首的IMF执行委员会发出呼吁,要求后者继续将推进与加强汇率监管有关的改革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抓。
  应吸取东亚金融危机教训
  业内人士分析说,美国力推IMF强化汇率监管功能,首要的目标就是针对亚洲,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对美国有着巨大贸易顺差的经济体。这一点从上周五的G7会议公报中也不难看出,后者再次要求中国的“有效汇率应该发生改变,以促成必要的调整”。
  不过,专家也指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仅仅指望通过汇率大幅调整来解决全球失衡,比如要求中国人民币大幅升值以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其结构可能会适得其反。
  “当年东亚金融危机,就是因为IMF敦促发展中经济体加快金融开放,最终引发危机,IMF应该吸取这样的教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对记者说。从本质上讲,“汇率调整只是试图把国内的经济问题转嫁到国外,而不是从国内的消费和投资来解决失衡。”
  事实上,在去年的IMF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对美方的IMF汇率监管改革动议予以了驳斥,认为只基于汇率体制而无视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IMF汇率监管机制,无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和解决全球失衡。
  专家表示,如果中国在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不充分的情况下过快将本币升值,可能会带来巨大风险,进而也会对世界金融和经济带来冲击。
  推动结构改革才是正道
  中国商务部的一位专家指出,美国“借道”IMF对中国施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由于直接对中国的汇率问题指手画脚有贸易保护之嫌,美国政府正在试图通过类似IMF和世贸组织这样的多边组织来间接对中国施加压力。
  不过,专家也指出,美国正在推动的IMF汇率监管改革其实是在误导,因为汇率调整绝非解决全球失衡的根本途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譬如人民币,尽管一直在升值,但中国的外贸顺差仍在持续增长。
  孙立坚表示:“IMF要关注的不是汇率升值的快慢,而应该是经济结构的变化。”比如美国,就应该通过税收体制改革等途径来提高储蓄,而在中国,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保体系以刺激内需,都是解决结构性问题应该考虑的措施。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