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监管政策不明朗影响电子烟发展电子烟是中国仿造香烟发明的虚拟香烟。近日,深圳梵活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FEELLIFE”牌电子烟雾化液连续被欧盟通过RAPEX系统(非食品类消费产品的快速警报系统)发布了四次警示通报,所涉及的国家有法国、西班牙和荷兰,通报中说明该产品外包装上未标示相关的危险公示信息,且没有配备防儿童锁定装置,要求该公司所生产产品在上述国家全部下架。就在8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各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禁止人们售卖电子烟给青少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禁止人们在公共建筑内吸电子烟,直到有研究显示电子烟发出的烟雾对周围的人无害为止。据了解,中国人可谓电子烟的“鼻祖”,2004年5月如烟公司就售出其第一支电子烟。目前全球90%以上的电子烟及电子雾化液由中国生产并出口外销,主要销售市场为美国和欧盟。据悉,目前国内厂家出口的是电子烟设备,烟油大多数由当地企业提供。各类警示一般针对烟油、烟雾可能存在的潜在伤害,这与中国厂家直接关联不大。不可否认,市场无序、监管尚不完善、身份悬而未定是电子烟的最大风险。早前,瑞士公共交通协会宣布,从去年12月开始当地禁止乘客在公共交通上抽电子烟。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怀俄明市的一名退休建筑工人,则因在公共场所吸一支电子烟而遭到罚款300澳元,这在澳洲尚属首例。去年3、4月份马来西亚对电子烟的需求骤增,受此刺激,深圳一下子冒出了500家工厂。但才几个月时间,由于电子烟影响到传统烟草企业,马来西亚出台相关限制条例,这个市场立马就淡了。这种“候鸟”现象在土耳其、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出现过。值得一提的是,电子烟一直在欧美市场稳定,近期这些国家频传监管利空,成为影响电子烟生产销售的“紧箍咒”。就国内而言,电子烟更处于政策空白。由于中国对公共场所吸烟控制并不严格,国内电子烟消费群体为“小众”,因此目前国内并没有对电子烟进行产品性质归属划分,更谈不上立法监管。在过去两年中电子烟全球主要市场——美国规模翻番达到1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而中国拥有3亿多烟民,香烟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是焦油,电子烟里不含焦油。相比而言香烟的危害要大大高于电子烟,电子烟在中国需求启动是大概率事件。对于电子烟这一新生事物,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态度还不明朗,有的国家倾向于把它作为烟草产品,有的国家把它作为医药产品,或者电子产品,所有可能的法规还都在讨论之中。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规定电子烟属于烟草范围,并且将在今年10月在莫斯科举办控烟会议,届时所有《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签署国将前往签署世卫组织出台的电子烟规定。这是目前电子烟行业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8月26日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来看,即将出台的规定应该会比较严苛。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