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发改委此举意在限制重大技术装备对进口的过度依赖,从而推动国内相关设备的自主研发,进而提高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与此同时,该目录的出台也将会对机电设备国际招标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 所谓的机电设备国际招标市场,是根据商务部2004年出台的《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商务部13号令)中的规定,对总共79类、项目金额超过10万美元(或100万人民币)的机电设备的进口都要强制使用国际招标的方式进行交易,并由商务部进行监管。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的历史数据显示,上述报道中所提到的9大类设备几乎囊括了参与国际招标的所有机电设备,因此,一旦该文件正式出台,对整个机电设备国际招标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视。 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分析师的判断,该项政策最终实施,将对机电设备国际招标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压。这是因为,第一,该政策将明确禁止或限制某些单机设备进口,这无疑削减了机电设备的整体进口规模,从而对国际招标涵盖的产品类别、以及整体市场规模造成不利的影响。 第二,该政策拟对单机或成套设备进口进行限制,但对一些零部件的进口并不设限,可能导致一些国内采购业主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国际招标。如前所述,我国对很多机电设备的进口是强制使用国际招标方式。由于国际招标投标操作流程规范、监管严格,业主从中不便谋取“私利”,所以一些采购业主想方设法规避招标。一旦该政策颁布实施,很有可能就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化整为零”的途径,它们可以将一套设备分成若干零部件,然后分批进口。这样一来,很多零部件由于金额达不到13号令的要求(一般为10万美元),便可以不必采用国际招标。国际招标规模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第三,从长远来看,我国相关政策取向对机电设备国际招标造成抑制。国家推动重大装备自主创新的战略已经确立,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这对机电设备的进口本身就是一个抑制。预计不久之后,国家在贸易、税收等政策制定上都会体现出对自主研发的支持,以及对进口设备的限制。正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所说:“实际上,扩大进口机电设备政策与振兴自主装备产业政策是矛盾的。”在振兴自主装备产业的政策背景下,机电设备国际招标市场受到打压是自然的。 单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来看,我国机电设备进口受到政策打压恐怕已成定局。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消费需求仍然处于快速上升期,因此,机电设备进口的增长势头并不会因此发生逆转。对于国际招标这一特殊的市场而言,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虽然持续增长仍然是可以预期的,但上升的脚步也许会缓慢一些了。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