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轻工业的影响
2012-06-04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轻工业的影响
我国轻工业大部分为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过程中转移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且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普遍落后,生产条件差,往往由于在设计上考虑不周全,或在制造阶段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或不恰当的材料等,使得产品存在潜在的危险,以致受到来自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冲击。
  一、我国轻工产品频遭国外相关机构召回现状及原因分析
  1.轻工产品的召回总量稳步上升,占比有所下降
  近年来,我国轻工产品一直是美国CPSC、欧盟RAPEX和加拿大卫生部对华产品召回的重点,所占比例几乎均在75%以上。其中,2007年~2011年9月,美国CPSC共召回中国轻工产品872项,占同期召回中国产品总数的79.6%;2006年~2011年9月,欧盟RAPEX共通报中国轻工产品3565项,占比76.9%;2009年~2011年9月,加拿大卫生部共召回中国轻工产品299项,占比75.3%。虽然我国轻工产品被召回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美国CPSC略有下降),但同期我国产品在召回总量中的占比却在不断下降。
  2.美国和加拿大侧重儿童用品,欧盟则侧重玩具产品
  2007年~2011年9月,在美国CPSC涉及中国轻工产品的召回中,居首位的是儿童用品(轻工产品涉及的儿童用品,下同),共277项,占同期美国CPSC召回中国轻工产品的31.8%;2009年~2011年9月,加拿大卫生部共召回中国儿童用品97项,占比32.4%;2006年~2011年9月,欧盟RAPEX共通报中国玩具产品1853项,占同期欧盟RAPEX通报中国轻工产品的52%。相对而言,美国和加拿大对玩具的召回呈逐年递减之势。
  3.人身伤害、窒息是通报的主要原因,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逐步减少
  2007年~2011年9月,美国CPSC召回中国轻工产品的原因中,涉及最多的是因产品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的人身伤害,共411项,占同期美国召回中国轻工产品的47.1%;2009年~2011年9月,加拿大卫生部因上述原因召回中国轻工产品122项,占比40.8%;2006年~2011年9月,欧盟RAPEX因窒息危险通报中国轻工产品1013项,占比28.4%。近期,美国和加拿大因铅、镉等金属含量超标原因而召回的轻工产品数量逐步减少;欧盟因微生物原因通报中国玩具产品的事件开始出现,同时因不符合REACH法规所产生化学危险而被通报的轻工产品数量有所增加。
  二、我国轻工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特点分析
  1.名目日趋繁多、标准日益苛刻,从自愿性措施向强制性法规转化
  目前,技术性贸易措施有扩大化的趋势,既涉及国际或区域性协议、国家法律、法令、规定、要求、指南、准则、程序等强制性措施,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等制定的自愿性规则,同时,近年来,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呈现出由技术标准向国内相关法规发展、由自愿性措施向强制性法规转化的趋势。例如,针对家电产品的“能源之星”虽是自愿性的节能计划,然而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总统令,规定所有联邦政府机构必须采购“能源之星”标识产品,“能源之星”自此获得了极大成功,而且成为许多国家开展节能工作的榜样。
  2.从针对具体产品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从一国向多国延伸
  从产品形态看,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而且牵涉到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产品生命周期看,涵盖了研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以及处置等各个环节。同时,技术性贸易措施往往产生连锁反应,呈现出从一国向多国扩散的态势,具有明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出台了更为严格的玩具新安全法规之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纷纷效仿,颁布了新玩具安全法规。
  3.日益关注原产地劳工环境和社会责任
  近十几年来,除产品本身质量和安全备受关注外,劳工环境和企业责任也越来越被提上日程。例如,国际玩具工业协会参照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制定了《玩具商业操作守则(ICTI)》,并要求在国际玩具的贸易中予以采纳。ICTI与SA8000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Waltmark、Disney等参照了ICTI和SA8000制定企业审核要求,纷纷对被委托加工的企业进行审核,这些标准既提高了门槛,又使得企业不得不接受许多重复性审核,成为企业的一种新的“准入门槛”,极大地约束着生产贸易。
  三、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轻工业影响的原因分析
  1.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至今,虽然全球经济有所复苏,但发达经济体却增长缓慢,考虑到本国的利益,发达经济体纷纷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2011年以来,欧、美等国家对我国铜版纸、木质卧室家具等轻工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墨西哥、阿根廷等新兴国家限制我国鞋类产品进口,巴西宣布提高瓷砖、自行车、空调等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各国还先后对诸如玩具、电器等轻工产品的现有法规、标准进行了更为严格的修订。
  2.我国轻工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自主创新和品牌意识
  我国轻工业主要是以借鉴和模仿起家,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众多企业将重心集中在迅速做大的发展路径上,一味扩大生产形成规模化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大打价格战,最终形成了我国轻工业的特色发展道路——规模化形成价格优势,通过价格优势占据大量市场份额,最终再以大份额市场来支持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我国轻工行业得益于此种发展模式,短期内迅速成长为全球轻工产品的制造基地,但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严重缺乏。
  3.出口市场过度集中于美、欧、日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源地,出口风险大增
  我国轻工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主要局限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同时也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最多、标准设置最高、限制最为苛刻的地方,我国轻工产品出口市场高度集中必然造成其抵御技术性贸易措施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一旦主要市场出现问题,损失金额大,牵涉面广,对整个轻工行业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对少数国家的集中出口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招致进口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集中打击。
  4.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跟不上技术性贸易措施升级的步伐
  轻工业作为我国涵盖产品最为繁琐的行业之一,许多轻工产品仍处于没有标准的模糊地带,而且部分标准甚至存在交叉重叠、相互冲突的现象,这使得一些轻工企业为适应价格战的需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同时,我国轻工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跟不上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升级的步伐。例如,在我国诸多家电企业中,仅有海尔集团等少数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但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状况仍不尽如人意。
  四、正确看待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轻工业的影响,推动企业提高竞争力
  技术性贸易措施构成市场准入障碍,限制了我国轻工产品的出口,增加轻工产品生产和检测成本,造成资金链断裂,对我国轻工行业生产环境造成较大冲击。同时,使轻工行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出口市场短期内大幅萎缩,制约了我国轻工行业的长远发展。但是技术性贸易措施也能推动我国轻工行业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维护,从而稳定并进一步扩大在我国轻工产品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