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币专栏

人民币专栏
货币协议众望所归 中韩货币互换隐含大棋局
2014-07-10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初的韩国之行,仍在被多重解读。

  中韩以经贸合作推动地缘合作之变便是其一。

  这其实有迹可循,除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中国商务代表团之外,中韩两国领导人承诺在今年年底前签署双边贸易协定,并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

  这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的又一大进步。而且,由于过去一两年内美国一直在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中韩加快达成自贸协定,亦别有深意。

  货币协议众望所归

  “这次货币互换协议应该是众望所归。”新韩金融投资的中国交易员王志华告诉时代周报,“在韩国金融业工作的中国人一直期待,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因为我们一直在注意海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进度,看到了其在欧洲和东南亚如新加坡的发展,觉得在东亚的韩日两国之间肯定会出现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我们期待新的人民币清算中心能在韩国设立。”新韩金融投资隶属于韩国最大的金融企业之一的新韩集团,是新韩银行的兄弟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联合声明》附件,中韩双方同意在韩国先行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未来韩方将积极创造条件,在中国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同时双方商定,在韩国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选择一家在首尔的中资银行作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此外,双方还商定,为促进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中方同意给予韩国8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今后将根据投资进展情况和市场需求适时研究进一步扩大额度。同时双方欢迎韩国政府及金融机构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扩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此外,双方同意鼓励韩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及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

  事实上,在韩国民间,人民币早已在许多范围内被接受并流通。7月4日,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参观了著名的东大门市场,这里是首尔最著名的传统市场之一,商品以物美价廉而闻名,近乎是中国游客必去之地。时代周报记者也曾去过那里,发现那里许多商家都接受人民币结算。据了解,这在多年前已经开始。

  在习近平抵达韩国的第二天,韩国央行公布了一份数据,显示在6月份,韩国国内银行的人民币存款达到了价值110.97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增加额度为6.4亿美元。这是人民币在韩国央行连续第12个月的增长。这些存款来自韩国的企业和个人。

  而与此相比,韩国银行的外国货币存款总数在6月下降了6.8亿美元,至580.95亿美元,主要下降的是美元。目前美元占韩国银行外币存款总数的69%,而人民币占20.3%。

  “这次中韩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主要是配合中韩正在探讨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协议的贯彻和落实,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预料自贸区协议签署并生效之后,贸易额会持续增加,因此如果货币互换协议签署并正式实行的话,将进一步推动中韩两国的经贸关系,两国商人也避免了必须借助美元作为交易的中间货币而增加了交易成本。”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分析。

  而根据路透社消息,一名韩国央行的官员表示,中韩两国建立货币互换协议并不会导致韩国立刻大量增加人民币存款,在韩国的人民币市场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比较成熟地运作。

  “这次没有预料到会由两国最高领导人来推动,以前估计两年内会实现的。”王志华表示, “目前是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因为协议签订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执行,两个币种之间直接交易需要很多市场功能来配套。过去人民币和韩元都和美元挂钩,换汇银行需要做韩币-美元-人民币两次互换,所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直接换人民币的市场变化。真正要抛开美元,让机构之间互换人民币和韩元,来做swap市场,则需要人民币做市商,目前还不成熟。”

  而根据时代周报从两国金融界了解的情况,事实上,两国官方机构之间在过去一段时间一直有互访交流,为人民币韩元互换的实现做了各种调研工作。

  对于这次的货币协定,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给韩国的一块“蛋糕”。对此林江分析,短期内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对韩方比较有利,原因是中国对韩国贸易的依赖程度要弱于韩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当然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因为不可否认的是韩国在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对中国的影响力日增,因此中长期而言,中韩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也会越来越对中国商人带来正面的影响。

  王志华认为这个互换协定对韩国经济利好很大。因为韩国现在汇率不好,人民币进来可以降低韩元升值趋势,韩元升值会打击韩国经济。

  “货币互换协议是双方获益的事情,不能看作是对韩国的让步,至少对中方来说,货币互换协议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部分。”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表示。

  也有人认为不必过于高估这次货币互换协定的意义,中银香港的一位外汇管理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货币互换和自贸协定可以加强人民币在中韩两国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率,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但也不会说导致非常重大的提升,毕竟企业以及银行的基础设施还是以美元结算最方便快捷,成本也低。”

  首尔难以冲击香港

  首尔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离岸人民币中心,也引发了新一轮的竞争猜想。甚至有人提出,这可能会对香港的地位形成一定的冲击。

  不过,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众多学者和金融界人士对此提出了否定。

  “短期内韩国成为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对香港地位的影响有限,原因是中韩贸易所引发的韩国对离岸人民币的需求还是有限的,与香港的人民币离岸贸易中心不可同日而语。韩国还不是国际金融中心,短期内也很难挑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的话,包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金融关系会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中韩自贸区协议如果得以签署并加以落实的话,不排除韩国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会不断加强,那么香港的地位就有可能被弱化。”林江分析。

  “首尔即使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也不会冲击香港的位置,香港已成为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中心。目前,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现在和将来发展来看,首尔都不会冲击香港的位置。”前述央行人士认为。

  招商银行外币资产与衍生品交易负责人顾一夫则表示,离岸人民的大盘在增加,分流一部分现阶段不大会影响香港的地位。“主要作用还是做大蛋糕。”。

  “首尔不可能冲击到香港的地位,要冲击香港的地位,也是上海,新加坡,法兰克福,伦敦等,甚至台北,首尔没有这个潜力。”前述中银香港外汇管理人员认为。

  中韩自贸区尚无细节

  除了货币互换协定之外,另外一大看点就是中韩自贸协定(FTA)和有可能建立的中韩自贸区。

  一旦自贸协定签署,预料将进一步让目前已经极为火热的中韩经贸关系呈现烈火烹油。2014年第一季度,两国贸易额已达676.3亿美元,同比增长6.8%。而根据习近平7月4日在韩国《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同时发表的署名文章《风好正扬帆》,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国。习近平提出两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中韩双边贸易额,去年高达2742.5亿美元,超过了韩美、韩日、韩欧贸易额的总和。

  而朴槿惠说,两国要鼓励和支持更多本国企业进入对方国家市场,并通过韩中自贸协定保障经贸环境健康和稳定发展。她希望韩中自贸协定能够成为推动两国交流与合作、探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基石。

  不过,就中韩自贸协定来说,2012年5月,两国启动自贸协定谈判,2013年9月结束了第一阶段的七轮谈判。之后双方启动第二阶段谈判,至今已进行四轮,目前双方在废除农副产品和石化商品关税问题上尚未能达成一致。

  “中韩货币互换协议和自贸区协议的签署是对双方互利互惠的事情,这一协议的签署无疑将加快双方经济金融合作的步伐。目前中韩自贸区谈判正在有序推进,双方同意在2014年年底前结束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此次两国高层会晤,必将对这一合作进程产生有力推动。”央行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

  两国之间也有可能合作成立专门的中韩自贸区,而关于可能的中韩自贸区名单,根据媒体的猜想,大连、青岛、烟台、天津、连云港等地都在候选名单之列。

  然而根据时代周报从韩国政府内部人士那里获悉,自贸协定还没有具体讨论。虽然中国政府提出这一协定,韩国那边还没有强烈的反映,可能需要再等一等。

  在一些外媒看来,中韩自贸区将会对美国的TPP构成冲击。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中国和韩国都没有加入TPP谈判,尽管预计在上述12个国家达成协定后,韩国将被邀请加入。TPP谈判还带有地缘政治色彩。在华盛顿,官员们将之称为美国“重返”亚洲的“经济支柱”,这使得中国在不安之余急于想办法应对。与首尔达成协定的努力,以及中国试图重振相关讨论、以求创建一个包含中美的更广泛的亚太自由贸易区,都是表明中国上述意图的迹象。

  也有人提醒这一金融合作不要被政治打破。人大重阳学院执行院长,前环球时报评论员王文微博上表示:韩国朴总统用“一心一德”形容中韩关系,自贸区谈判年前完成。我担心,下半年两国会受挫,源于美国、朝鲜因素。2010年中日关系已到某项金融大合作即将告成阶段,钓鱼岛事件忽然爆发,中日关系一落千丈。我猜测下半年朝鲜半岛或将有危机,中韩要小心。

  除了自贸协定之外,朴槿惠还提出了欧亚倡议的概念。这是在7月4日和习近平共同出席中韩商务论坛时,朴槿惠在发表演说时提出,需考虑将韩国“欧亚倡议”和中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结合起来。她说,如此一来,中国将是衔接远东亚洲、中亚、中东以及欧洲的桥梁,韩中两国的竞争力势必得到提高。

  “欧亚倡议”是朴槿惠提出的经济外交构想,指的是通过欧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扩大韩国的对外贸易,促进朝鲜开放,消除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